武则天统治后期,她宠幸的美男子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权势滔天,但朝中还是有处处与他们作对的硬骨头。武则天召回张易之的弟弟张昌期,想要任命他为雍州长史,却被宰相魏元忠强势顶了回去。不但如此,魏元忠还当着武则天的面骂张氏兄弟是“小人在侧”,搞得武则天也很是不高兴。
武则天晚年宠幸张氏兄弟
陷害宰相
在张昌宗看来,这老爷子当宰相之前就得罪过他的兄弟张昌仪,还处罚过张易之手下当街行凶的奴仆。此番兄弟本来可以升官,老家伙又出来坏他好事,怎能不让他恨得牙根发痒?况且,发生此事时已是703年,武则天已经年届八旬,能活多久还不好说。要是她哪天驾崩了,魏元忠第一个要除掉的,可不就是自己吗?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张昌宗说干就干,迅速给武则天吹起了枕边风:“魏元忠跟人背后议论说,陛下您年事已高,为了长久考虑,不如去扶保太子!”
此时的太子是庐陵王武显,后改回李姓
在位的皇帝谁能忍得了这个?武则天顿时大怒,立刻把魏元忠等人关进了监狱。但是她或许是考虑到魏元忠身为宰相,位高权重,直接砍头并不合适,故而留了个后手,下旨择日当面对质。
张昌宗的拉拢
张昌宗一看无法轻易置魏元忠于死地,只能在当面对质的时候下功夫了。在女皇面前,如果只有自己一张嘴述说魏元忠的大逆不道,说服力明显不够——你一个天子弄臣,怎么能听到宰相私下里的话呢?显然,张昌宗若想彻底扳倒魏元忠,必须要找到其他人证。
思来想去,张昌宗突然想到了曾在自己手下参加诗歌集《三教珠英》编纂工作的张说。此人早年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在策论中获评“天下第一”,不仅在文化界很有些名气,在武则天那里也是挂了号的。同时,此人也一向循规蹈矩,对自己没有失敬之处,看起来就是个很听话的人,值得一用。
武则天组织编修诗歌集《三教珠英》
于是,张昌宗秘密接见了张说,说明原委,并一面用高官厚禄诱惑张说,一面也暗暗地以魏元忠的处境来威胁他。张昌宗的权势和许下的锦绣前程果然是制胜的法宝,张说当场就同意了。此刻的张昌宗心里或许既有得意,又有对所谓文人的鄙夷:权势的威逼和荣华的利诱面前,又有几个自命清高之徒能坚守底线呢?
于是,在武则天召集对质的那一天,在魏、张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的时候,张昌宗释出了他的杀手锏——“张说曾经亲耳听过魏元忠的说法,乃是现场人证,请召他来作证吧!”
这一刻,他的脑海中或许已经浮现了魏元忠面如土色、束手待毙的一幕。然而,他却想不到,作为长期生活在女皇羽翼之下的宠臣,自己并不能真的看破世道人心;身为沉醉于权势和金钱威力之中的小人,更不可能读懂良心的坚守。
魏元忠一方的手段
为了拯救魏元忠,朝中反对张昌宗等人的势力也做出了最后的努力,在张说进殿前向他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心理攻势。
宋璟是辅佐唐玄宗开创盛世的名相
首先,后世的开元名相宋璟向张说打出了一套心理组合拳。
他先从大义之上奉劝张说:“声名与正义至关重要,鬼神不可欺瞒!”而后,他又为张说分析了伸张正义的后果:获罪流放虽然会吃点苦头,但是你的美名将传遍天下!最后,他还摆出一副命运共同体的架势,表示若有生死之危,我愿意跟你一起壮烈牺牲,换取万代敬仰!
随后,殿中侍御史张廷珪搬出了圣人大道,化身孔夫子教导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最后出阵的左史刘知几则是从后世名声和子孙后代的角度出发,大声疾呼:“不要在青史中留下遗臭万年的骂名,带累子孙啊!”
后世的秦桧就是骂名滚滚、拖累后人
揉了揉生了茧子的耳朵,张说缓步来到了武则天等人的面前。此刻的他,究竟是会在权势、利益和屠刀面前卑躬屈膝,还是会紧守底线、捍卫正义呢?
对质开始
在武则天充满威严的质问下,张说还未回答,一旁的魏元忠就已惊惧万分——想不到,你小子竟然投靠了张昌宗,我今日要大难临头了!绝望之下,他做出了最后的挣扎,厉声吼道:“你小子要与张昌宗联手陷害我吗?!”
张昌宗仰仗武则天的宠幸飞扬跋扈
张说闻言,立刻呵斥道:“你身为宰相,怎么说起话来跟小巷里的市井小人一个模样?”
此举一出,魏元忠更加绝望了。在场众人也心中认定,这位姓张的跟张昌宗已经“和同为一家”了,魏元忠今天恐怕在劫难逃。张昌宗见状,急不可耐地要连连催促张说,要他趁热打铁,一棍子把魏元忠彻底打翻!
然而,自觉稳操胜券的张昌宗没有料到,剧情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反转。
张说是什么人?策论天下第一的人,可不是只懂死记硬背的腐儒。这样的人,岂是一个皇帝近臣简简单单便可以收买的,又岂是几个地位不高的大臣随随便便就能劝服的?
张说心里的秤
该如何做,张说心里自是有杆秤。
如果自己靠作伪证获得荣华富贵,必然会因此背上投靠奸邪、诬陷重臣的骂名,成为朝野上下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乃至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