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人抖福薄,嘴松命孬”怎么讲?到底有没有道理?

2020-09-21 21:33:41 作者: 老话“人抖福

生活中,我们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时,往往会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对此人的性格秉性、品德修养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里的“人抖福薄,嘴松命孬”,其实是指两种不检点的行为,并非是什么肢体动作和嘴巴歪斜。

我认为“人抖”和“嘴松”应该是有两种?义。一是为人轻浮,处事潦草,属于见利忘义之人,心中独独缺少一个“诚”字。

其次是肆意妄为,不懂进退,不识时务,为逞口舌之快,不会顾及他人感受,属于口无遮拦之人,却不知还有“敬畏”一词。

事实证明,上述两种品行不端的人,令人极为反感,自然很难有大的作为,福报也会浅薄,命运更不会好到哪去。

首先,咱们先说说“人抖福薄”有何道理?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一生重在修身养性,在自励自省自律等方面,颇有心得。

他认为:“ 心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主张做人要稳重大气,谨言慎行,切不可操之过急,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定力。

若是朝秦暮楚,心神浮躁,始终处于游离飘忽的状态,其人生境遇必然是窘迫异常。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三国时的猛将吕布,有万夫不挡之勇,堪称勇武盖世。然而,他为人处事的作风却令世人鄙视。

吕布先拜丁原为义父,后为董卓利诱杀了丁原,又成了董卓的义子,甘愿作为虎作伥,供其马前驱使。

接着,他又拜倒在美女貂蝉的石榴裙下,再次诛杀了董卓,以致于被世人蔑称为“三姓家奴”的小人。

后来,他又转投袁术、袁绍、张杨、张邀、刘备等,因其心猿意马,终不能得到他人信任,以至于东奔西突,狼狈不堪,难寻一安身立命之地。

最后,吕布兵败被擒捆缚白门楼上,又意欲投效曹操帐下。这时,旁边的刘备仅说了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就这么一句话,便断了曹操收归已用的念头,当即下令将吕布缢死白门楼前。

由此可见,吕布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只顾贪图一时之利,反复无常,不能恪尽操守,导致众叛亲离而造成的。

接着,咱们再聊聊“嘴松命孬”道理何在?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好好说话,会说话是一门学问,更是与人沟通交流的一种艺术。

因此,谨言慎行,可以让我们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对搞好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曾国藩曾提出过立言有六禁:“不本至诚,勿言;无益于世,勿言;损益相兼,勿言;后有流弊,勿言;往哲已言,勿袭言;非吾力所及,勿轻言。”

意思是说,说话前要先考虑,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能说,应该有所节制才好。

即使你认为是实话实说,也应注意场合地点,绝不能由着性子,信口开河,卖弄聪明,否则,难免会让人觉得有轻薄之嫌。

三国时,杨修很有才能,曹操非常赏识他,请他担任主薄一职,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可谁又能想到,才华横溢的杨修竟然死在了他的一张嘴上。

有一次、曹府建造花园,工匠师傅请曹操审阅设计图。可他看罢啥也不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

正当众人迷惑不解时,杨修知道了,哈哈大笑后,当即指点迷津,让工匠将园门缩小。

果然,曹操看到改工造后的园门,非常满意。可是对杨修的有意卖弄,却十分反感。

毕竟,这是他与工匠开的一个小玩笑,与你杨修何干呢?

而杨修呢?却忘乎所以,自鸣得意,反而更加的肆无忌惮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诸多此类的事时常发生,有好几次,竟将曹操陷于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也许是随意惯了,曹操兵困汉中时,杨修再次卖弄小聪明,根据军中口令猜测曹操心理,并且提前让身边人做好应对准备。

曹操闻知,勃然大怒。原本他就忌恨杨修恃才傲物,口无遮拦,今见杨修竟敢军中妄言,扰乱军心,便以祸言战事杀了杨修。

综上所述,“人抖福薄,嘴松命孬”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它就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事要谨小慎微,成熟稳重,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节有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