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匈奴和汉朝之间的关系紧张,为了缓和双方的关系,减少双方发生战争的几率,汉武帝派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
苏武带着百来人以及众多金银财宝来到了匈奴。当时的匈奴单于并不愿意和汉朝修好,但是他看中了苏武的才学,意图招降苏武。无论匈奴单于怎么逼迫苏武,苏武都没有同意。
随后小气的匈奴单于就将苏武发配到了贝加尔湖那里放羊,扬言说:“只要放的那些羊生了小羊,苏武就可以回到汉朝”。
苏武放的羊都是公羊,当然无法生出小羊。所以苏武一连在匈奴待了19年。直到汉朝与匈奴关系缓和以后,苏武才被迎接回汉朝。
在这十九年里,苏武生活的非常艰苦,他每天放羊都要手持一根节杖,睡觉的时候也要将这根节杖放在旁边。
在很多“苏武牧羊”的画像里面,我们都能看到这根节杖的身影。其实这跟节杖大有来头,丢了节杖就等于丢了节操。所以苏武把这根节杖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那么苏武的节杖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持节的符节
古代的皇帝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他们会将自己想要的做的事情吩咐给大臣官员去做。为了能让这些大臣说话办事更有说服力,皇帝会交给大臣一种符节,以符节作为皇帝的信物和凭证。
苏武手持的这根节杖也叫做符节,就相当于汉武帝交给他的信物和凭证。苏武带着符节去匈奴,他有权代表皇帝说话。见到符节就如同天子亲临一样。
有《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苏武放羊的时候也要拿着符节,睡觉的时候就把符节放在身边,就这样度过了十九年,连符节上面的节旄(mao,二声)都已经掉光了。
节旄是指符节上面一簇一簇的东西,它是用牦牛毛做成的。一般为红色或者是黄色。
苏武不敢丢掉符节,因为丢了符节就等于丢了气节和操守。而且苏武如果要回到汉朝,他也需要带着这根符节向皇帝复命。符节的特殊权利
符节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那个时候皇帝会令官员拿着符节去民间收税。古人对符节的使用往往会做出很详细的规划和说明。拥有符节的人也会被赋予一些特殊的权利。
在晋朝时人们又对符节做了不同的权力等级规划。分别为以下四种:
1.假节:战争的时候可以处置违抗军令的人。
2.持节:平时有权力杀无官位的人,战争的时候可以杀俸禄在二千石以下的官员。
3.使持节:无论是平时还是战争时都可以杀俸禄在二千石以下的官员。
4.假节钺:以上三种情况都有生杀大权,位高权重的人才能有。
在唐朝以后,符节的使用就越来越少,权利也没有魏晋以前那么高了。使用符节就代表着皇帝要将自己赏罚的权力分散给其他人,这并不利于皇帝进行权力统治和管理。符节的使用分类
符节有很多种类,比如其中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兵符。兵符往往是铜制的老虎形状,古时用兵符来调兵遣将,它也是符节的一种使用形式。
兵符往往会一分为二,左右各半,皇帝手中会持右半部分,将领手中会持左半部分。
如果皇帝想要集结军队,他就得派人拿着右半部分符节到地方去与将领会合。两块符节能拼到一起,才能够调动军队。
兵符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必须得两块一起使用,就算是仿造也难以仿制出来。
符节除了可以调兵遣将外,还可以用来传递皇帝的命令或者是重要的文字消息。这种符节叫做邮传符节。
古时都有驿站,官员外出办事可以在驿站留宿或者是用驿站的车马,这个时候官员就得拿着邮传符节去驿站证明自己的身份。
皇帝要是有重要的命令或者文字消息需要向下传达的时候,也可以使用邮传符节,这样传递下去的消息更有可信度。同时符节上会注明消息的紧急程度,根据符节来调动驿站车马。
写满文字的符节
符节的另外一种使用方法就是作为“通行证”。比如官员要到哪里去,要想进得去城门,他就必须拿着符节,验证过后,才能够通行。这种符节叫做身份符节。
最后一种符节就是专使符节,作为皇帝的使者出使其他国家的人都会携带这种符节。比如苏武拿着的符节,就属于专使符节。
古时对于符节的使用方式是有很多的,符节的样式也是千奇百怪的。像兵符是老虎形状,其实还有鱼形的,龙形的,牛形的,还有上面写满文字的竹竿,或者是像苏武拿着的那种符节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