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总缺粮?2个字揭露真相

2020-09-22 09:17:28 作者: 战国七雄打了

说起诸葛亮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以神机妙算,用兵如神著称,是三国时期蜀国战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再加上《三国演义》中对他的描述,几乎是神通广大,足智多谋的神人,让诸葛孔明的形象深入人心。不仅是后世所敬仰的名著,历史上的诸葛亮也的确如此。他敢于为蜀汉效力,多次为刘备出谋划策,在几年的时间里对实力强大的曹魏持续用兵,向世人展示了他不凡的智慧与用兵才略。但声势浩大的北伐却接连折戟而归,原因并不在于诸葛亮本人,而是蜀国的国力。史料记载表明:当时的蜀汉人口仅仅有不足100万,但军队就有10万,各类政府官员有4万,从事生产的人口却远远不足。形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蜀汉从始至终都以军事为优先发展方略。

“兵力之谓力耗,既养兵之艰难,何为数百年之战国七国不见谁出现缺粮的现象?”这个时候就有人会说,战国时期,各国打了几百年的仗,为什么没有见到一个国家内部崩溃呢?其实在时间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从公元前453年至公元前221年,近两百年的时间几乎年年有各类大小战事,战争所造成的伤亡也不计其数。我们不妨就以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韩国为例,《战国策》记载说“精兵二十万,厮屠十万”。周边大国虎视眈眈这块兵家必争之地,由此不难看出韩国虽国力弱小,生产力低下,但却拥有30万人的军团。回过头来,我们要知道三国时期的蜀国与韩国相比则是大象见蚂蚁,而且蜀国拥有大粮仓成都平原。

但韩国的兵力,却让后世的吴蜀两国而不及。这个时候我们心中不免没有疑问,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总缺粮?2个字揭露真相,这便是兵制。其实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实行全民兵役制,这种兵制也是为了适应当时战事颇多的局势。每逢战争爆发之前,所有适龄男子都要上前线打仗,战事结束就都回家种地,这样可以极大增加粮食储备量。而三国时期实行的是职业兵制,军队与后方生产的农民互不相干,导致和平时期,粮食储备量也不多。正是由于职业兵不参与农业生产,所以很早看出利弊的曹操,在自己的地盘上率先实行屯田,因此使魏国一开始就国力强盛。

而蜀汉却在很晚才意识到这一点。等到蜀汉看出端倪,曹魏早已经兵临城下。最后,笔者认为,蜀汉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地势起伏极大。蜀道之艰难,造成了粮草运送十分困难。每逢战事,后方补给线被拉长,很难跟得上前方军队行进的速度。其实蜀汉并非十分缺粮,而是要从蜀中长途跋涉运粮去给千里奔袭征战的军队,但运粮也需要人力。相比较魏国,就在家门口作战,补给十分便利,从这个方面上来说,蜀国最终灭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