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民间故事中,那绝对是有史以来的火攻第一人。诸葛亮一生中,总共放了五把大火,前三把大火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天下大局;第四把收复了南越诸部,为北伐奠定了基础;第五把火,天助司马懿,预示了“三国归晋”的天下大势。如果夸张点说,诸葛亮的“放火”人生,基本上概括了整个三国的历史发展过程。
孔明放了这么多把火,为什么烧曹军时面无惧色,甚至是悠然自得,洋洋得意;而火烧藤甲兵时,却潸然垂泪说,“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这么哀伤的话呢?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历次“纵火”的过程就明白了。
演义中,诸葛亮一出场就是三把大火,把曹操及其手下的众多名将烧的是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简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们也因此得到了一句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
总结起来说,诸葛亮“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其实并没有把事情做绝,而是给曹军将士都留了退路的。诸葛亮的目的都是击退,而不是灭绝。况且,烧曹操是烧的对手,烧的敌人,没有什么心里负担。诸葛亮当然烧的轻松惬意,洋洋得意了。
“火烧博望”,主要烧的是比较虎的夏侯惇及其粮草,烧死的曹军士兵并不多,虽然夏侯惇此战损失大半兵马,但多是因为起火慌乱,互相践踏,或者混战中战死的。诸葛亮也并未截断所有退路,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主要将领都通过小路顺利走脱了。
“火烧新野”,主要是一场撤退和迟滞曹操大军的掩护战。诸葛亮安排烧城时,事先清空了新野城,城中并无百姓;在设伏兵时,让赵云带人堵住了西、南、北三门,但是“留东门”给曹军撤退。“火烧”其实还是扰乱曹军军心的计策罢了,最主要的还是赵云、张飞、关羽等将领,在曹军撤退时的掩杀。
“火烧赤壁”,这个主犯是周瑜,打手是黄盖,诸葛亮顶多就是个“借东风”的帮凶而已。况且,诸葛亮还安排关羽去守华容道,即放了曹操一条生路,还让关羽还了曹操当年的不杀之恩。这诸葛亮做的善事呀,诸葛亮当然没什么心里负担,而是悠然自得了。
诸葛亮的这三把大火,都是留了“生路”与人的,而且是给敌人留的生路,这是大善呀。但是,“火烧藤甲军”却正好相反。
诸葛亮之所以在“火烧藤甲军”后,说出了“必损寿矣”,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南蛮是蜀民,是自己人。诸葛亮定南蛮,总共“七擒七纵”孟获,诸葛亮是将南蛮作为蜀汉的子民,收心为主。南方的诸部落,最终都会是自己人,当然也包括兀突骨所率的三万藤甲军。
二、诸葛亮未留退路。诸葛亮“火烧藤甲军”,是用大火截断了盘蛇谷两端,谷中遍布火雷、柴草。蜀军占领高地,截断了所有出路,并引燃了谷中的火物。这一次,诸葛亮完全没有给三万藤甲军留出退路,事情做绝了。
三、火烧的结局太惨烈。诸葛亮没有给兀突骨的三万藤甲军流出退路,可能是因为无奈。藤甲军刀枪不入,蜀军打不过,只能火攻。但是结果却是,三万藤甲军,全部被烧死在盘蛇谷内,死状恐怖而惨烈,乌戈国的男人被诸葛亮一举全烧死了。诸葛亮看到之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太惨了!!!
诸葛亮第四把火,“火烧藤甲军”,做事太绝,违背了天意呀。这不仅让诸葛亮折了阳寿,五丈原“禳星”失败,将星陨落,还帮了司马懿的忙。
诸葛亮的第五把大火就是“火烧上方谷”,又名“火烧葫芦谷”。诸葛亮这次放火,同样没有给司马懿留活路,直接用火封了谷口,山上是火箭齐发,地上是火雷齐鸣,而谷中的干草柴薪也一起引燃,吓得司马懿三父子抱头痛哭。正在此时,狂风大作,一声霹雳,骤雨倾盆,满谷的大火,全部浇灭。
这就是天意吧,诸葛亮“火烧藤甲军”,折了阳寿,寿命已尽。如果上天不立刻灭了这把火,估计诸葛亮要亏欠上天几年阳寿了,跟司马懿在上方谷同时归天,遗言都没机会留了。
诸葛亮纵火一生,最后一丝生的火苗,被魏延所灭,正所谓是“恩恩怨怨何时了,相逢一笑随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