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的“牛”到底能吹到什么高度?司马懿表示不服!

2020-08-01 17:47:49 作者: “空城计”的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首次北伐受挫,安排所有兵马退回汉中,当自己要抽身之际,不料司马懿大军出现在了城外十里处,诸葛亮急中生智,泰然处之,搬了小板凳到城楼之上为司马懿“倾情”演绎一曲,结果,把司马懿给吓跑了。于是,有了流芳百世的“空城计”

这是影视剧的情景,在真实历史中,诸葛亮见街亭失败、北伐受挫,知道战局开始对自己不利,于是就迅速撤回了汉中,并没有继续空耗军力。而曹魏方面,大都督曹真见已经打退蜀汉,也没有苦追,当时司马懿更是远在宛城一线,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街亭或西城。《三国演义》为了贬低曹真,并强调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最大对手,硬是把司马懿移位到街亭前线,这招“乾坤大挪移”玩的那叫一个“6”。其实,司马懿是在后来才顶替曹真出现在对阵蜀汉前线的。

被夸大的“空城计”

那“空城计”是假的吗?也不尽然,“空城计”也有其说法来源。《三国志·诸葛亮传》里的解释,记载了一段郭冲讲的小故事:

亮屯于阳平,谴魏延诸将并军东下,亮惟留万余人守城。晋宣帝(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侯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进退两难,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宣帝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退去

史学界将这段记载称为“郭冲三事”,后面还有郭冲的四事和五事。这个郭冲,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他讲的故事都是盲目推崇诸葛亮的,这一段“郭冲三事”的情节,更是与史不符、与理不合,十分荒谬。当时就有人质疑,司马懿如果真得到这样的机会,不说强攻,他把诸葛亮围住不就完了,困也能够困死他;连现在人也明白,派几个神射手过去射杀诸葛亮、或者派一个小队过去火力侦查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诸葛亮的把戏,司马懿不会笨到连这些方法都不懂、反而扭头就跑的地步。

浅析一:

这件事情肯定是虚构的,问题是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虚构?

原来,《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这个举动,符合了他的身份与目的。他这次出兵,在曹真和郭淮看来并不是帮他们,而是来抢功的。司马懿此前在上庸干掉孟达,已经立了首功;到街亭就破了马谡,并先郭淮一步取了列柳城,这次头功也被他得了;如果在西城县司马懿又捞到一个大的功劳、拿下诸葛亮,他就成了功不可没,完成了“全功”,什么功劳都被司马懿给捞了,这接下来的仗还怎么打?

司马懿功高震主,又抢了曹真的全部功劳,曹氏能放过他吗?司马懿刚刚从被贬的状态中恢复,立即便立下不世全功,曹氏将没法安置他,头脑一热,整不好就给他一杯毒酒或者白绫,司马懿的下场可想而知。所以,司马懿需要诸葛亮继续存在下去,就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特地在华容道放过曹操一样,这是一种权术,也是一种谋略。诸葛亮需要曹操活着,才能保证自己的位置;司马懿也需要在与诸葛亮的持续对垒中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是一上来就跟草包曹真争功,那样只会再次闯祸。

所以,《三国演义》中空城计之后的章节,感觉到曹真对自己不满的司马懿,处处让着功劳给曹真,自己则一再谨慎、谦虚:胜,不敢大胜;败,避免大败!保全实力和性命才是司马懿的当务之急。说句难听话,司马懿其实是把诸葛亮当成供自己练级、打装备的boss了

浅析二:

为将者,不但要讲究“知己知彼”,而且还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按正常的战争逻辑分析,出动15万大军的话,前后方圆百里之内的虚实应该都在大军哨探耳目的监视之下,否则司马懿哪敢到处乱撞,何况司马懿还是只非常狡猾的老狐狸。诸葛亮城中的虚实,司马懿应该都是了如指掌。所以,兵临城下时,他“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乍一看,司马懿很谨慎,其实,他是在看孔明耍猴儿的丑态,而心里笑他。次子司马昭初生牛犊,不明进退、更不知官场险恶,偏要替老爸点破。司马懿嫌他年少轻狂,所以才“教训”了一番。诸葛亮见司马懿竟被自己吓退,也觉得意外,硬撑着得意地炫耀一下。

在罗贯中的笔下,这样用心的细节,前后一定会有相似的小故事来呼应。前面诸葛亮擒获夏侯楙却不杀他,而是放了他,为何?因为夏侯楙是庸才,和这样的人过招没压力啊,要是杀了他,换成司马懿,那不头疼死了!所以,诸葛亮故意放走夏侯楙,好让他能“戴罪立功”、继续瞎指挥,那是因为诸葛亮看透了夏侯楙。如今空城之下,司马懿放过诸葛亮,让他继续带兵,这是因为司马懿已经通过马谡和孟达的下场看透了诸葛亮,或者说,司马懿心里对诸葛亮是有胜算的

《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搞掉孟达也有明笔表现。历史上,孟达错判形势,在给诸葛亮的信中,写司马懿将起宛洛之兵对付自己,不过宛洛在千里之外,鞭长莫及,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叛乱。而《三国演义》中这封信变成了诸葛亮写给孟达的,摆明了是孔明在催促孟达误判形势,更妙的是这二人的书信往来竟然能被司马懿截获了。当时司马懿的表现是“感叹不已”,他对于孔明因小失大、因私废公的做法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

后面司马懿做了两件事,一是在陈仓布置了郝昭,他算死诸葛亮会来;二是回到朝廷,向曹睿奏报:

今蜀兵见在汉中,未尽剿灭,臣乞天下之兵并力收川,以报陛下

这是在要兵权,立刻就被曹魏嫡系的尚书孙资制止,声称只要闭门不出、谨慎防守,吴、蜀可不战而胜。曹睿也聪明,马上威胁性的质问司马懿:“此论如何?”,司马懿的野心被看穿,只好说:“此乃公论易安之理也”。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提过类似的要求,而且他深知这次要权触碰到了皇帝的忌讳,所以,他就开始一直装孙子示弱,保持实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