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之死:卿须怜我我怜卿,岂独伤心是小青

2020-08-01 17:45:02 作者: 一代才女之死

明代传奇才女:16岁嫁作豪门妾,18岁香消玉殒,死后与苏小小为邻。一代才女之死:卿须怜我我怜卿,岂独伤心是小青。

杭州西湖,是个令人流连往返的胜地,西泠桥畔的苏小小墓,就是文人墨客来西湖时,常常驻足的凝思之地。苏小小是南朝齐时期的著名歌伎,她虽身为歌伎,却很知自爱。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苏小小死后,历代文人对其事迹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而与苏小小墓相隔不远,还有一处才女墓,那就是明末才女冯小青之墓,也是历代文人的神游之地。

冯小青是何许人也?据明末清初的史学家、文学家张岱在《西湖梦寻》所载,冯小青明末一个才华出众却又身世不幸的奇女子。冯小青是广陵(今扬州)人,本是世家女,小青工诗词,解音律,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女。后来家道中落,16岁的冯小青被迫嫁给杭州的富公子冯通为妾。因讳夫妻二人同姓,仅以字“小青”称于世。为大妇所妒,徙居孤山别业。亲戚劝其改嫁,不从,凄怨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仅18岁。

小青,广陵人。十岁时遇老尼,口授《心经》,一过成诵。尼曰:“是儿早慧福薄,乞付我作弟子。”母不许。 长好读书,解音律,善弈棋。误落武林富人,为其小妇。大妇奇妒,凌逼万状。一日携小青往天竺,大妇曰:“西方佛无量,乃世独礼大士,何耶?”小青曰:“以慈悲故耳。”大妇笑曰:“我亦慈悲若。”乃匿之孤山佛舍,令一尼与俱。 (张岱《小青佛舍》)

冯小青被赶出家门,蛰居孤山佛舍,青灯独守,只有靠读书写作来打发时光。冯小青生前雅好《牡丹亭》。《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有感于杜丽娘的身世故事,冯小青感慨良多,曾写过许多与牡丹亭相关的诗句,可惜,其诗稿在其死后大多毁于妒女之手,唯一存世的一首是:

冷雨幽窗不可聆,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颇具文人情怀的冯小青,个人情感生活不如意时,难免要发思古幽情,所以,一个闲暇的午后,她在老尼的陪伴下,去游谒了苏小小墓,游后,还留下一首“同病相怜”的诗——《拜苏小小墓》:

西冷芳草绮粼粼,内信传来唤踏青。

杯酒自浇苏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谁能想到,仅仅一年多之后,她也埋骨西泠桥畔,与1200多年前的苏小小成了永远的邻居。

无爱的生活,是最为折磨人的,尤其是怀着一颗文青之心的女子,其精神更易被现实的琐屑所摧折。冯小青僻居孤山不久,就重疾染身,一直病病恹恹。那一天,情绪低落的小青,忽然有了几分精神,便让老尼去为她寻一位画师,她想给自己画副小像留给冯通。结果,画师连画两稿,冯小青都不满意,说是只画了人的形,却没能画出人的神。

画师也很为难,那时的画像都达到栩栩如生就非常难了,还得要“神似”,这才叫难上加难了。好在,画师也是个认真的人,他要求冯小青不必再端坐,谈笑行卧、喜怒哀乐一切随兴就行。画师用心观察,这才发现了美妇人光鲜外表下的哀怨与不甘,然后花一天时间调色着彩,把画画成。这副画中,小青依然倚梅树而立,神情却颇忧怨,小青很满意。

画成后,冯小青又请人将画像裱糊好,挂在自己的床边,天天呆呆地望着画中的自己,似乎在与她作心与心的交流。每日与自己的画像为伴。那情神真是顾影自怜、形影相吊,她把这种日子写成了一首诗: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画像上的小青光鲜依旧,可生活中的小青却日渐衰弱。无缘再会心上的夫君,画像又怎能解她心上的忧愁。而病中的冯小青已是了无生气,一直拒绝服药。这天一早,身体已极度虚弱的小青,把一封“诀别书”托老尼转交给她唯一的亲戚杨夫人。并把自己的几卷诗稿包好,让老尼寻机送给冯通。一切交待完毕,她竭力打起精神,沐浴薰香,面对自己的画象拜了两拜,禁不住大声恸哭,哭声愈来愈小,终于气断身亡。

冯通听到了小青的死讯,不顾一切地赶到了别墅,抱着小青的遗体大放悲声,嘶声喊着:“我负卿!我负卿!”清检遗物时,冯通找到了三副小青生前的画像,连同老仆妇转交给他的诗稿带到家中,象宝贝一样地珍藏起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