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的没落,从排位开始!宋江两句话就暴露无遗

2020-08-01 16:42:48 作者: 梁山的没落,

说实话,个人喜欢《水浒》,也喜欢《水浒》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但是,很遗憾,正版的白话文《水浒》却始终没有读过,故而,一直不敢轻易写与《水浒》有关的东西,怕才疏学浅闹出什么笑话来。可昨晚一个粉丝却专门向我请教了一个问题:水泊梁山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没落的?本来粉丝就少,哪舍得寒了他们的心,我说明天回答你。于是,临阵磨枪,连夜看了一些与《水浒》有关的史料,按照个人的理解:水泊梁山大封108将的时候,既是梁山的顶峰,也是梁山没落的开始

很多人对《水浒》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影视剧中,虽然影视剧与正史之间有很大的出入,但是,梁山的没落也穿插在《水浒》的剧情、乃至主题曲中。拿片尾曲来说,起初都是那首让人热血澎湃的《大河向东流》,但后来开始变成沧桑意味的《天时地利人和》,这种转变就是一种暗示,梁山由盛转衰的暗示。《天时地利人和》是从晁盖中箭开始的,表面看,晁天王的离去确实是梁山的一个损失,毕竟他是梁山的“头把交椅”,他离去后,群龙无首,梁山自然要没落;其实,从晁盖迎宋江上山开始,梁山就开始人心涣散了,第一个看透的人就是有“入云龙”之称的公孙胜

再回顾一下当时的情节:晁盖等人迎宋江上山,以“仁义”为由让宋江坐山寨的头把交椅,但宋江却坚决不肯。注意宋江推让的理由:

兄长大我十岁,宋江若坐,岂不自羞?

说的是富丽堂皇,晁盖和众兄弟也都沉浸在快乐之中,并没在意他的理由,哈哈一笑了之。但如果深入推敲的话,宋江可谓居心叵测。他不提晁盖的威望,不提晁盖的功绩,反而将自己不做老大的理由归咎在年龄上。言外之意就是:你年龄比我大,你做老大好了!这等于抹杀了晁盖为梁山所做的一切,只剩下年龄了

所有人都没注意这一点,唯有公孙胜一声轻叹,他叹什么?“一山不容二虎”终于还是来了!

再之后,就是排位。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是上席,那下面的人如何排呢?宋江又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梁山的旧头领到左边主位落座,新头领到右边客位落座。日后论功行赏,另行调整!

这一招更狠,不但将梁山好汉分成“新头领”和“旧头领”两派,更是“主次分明”。试想,新来的好汉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谁愿坐到“次席”?这样的排位不就是在让“新头领”仇视“旧头领”吗?即便没有这么严重,起码让“新头领”心里明白,他们和“旧头领”不是一路人!

于是,林冲、阮氏三雄、朱贵、白胜等9人就座在了晁盖的下方,而宋江的下方足足坐了27人。你说李逵是新上山的没问题,可花荣等人早就上山了,他们听出宋江的言外之意,于是,也坐到了宋江的一边。表面看,这句话本来是让大家随便坐,但深究起来,宋江就是提醒各位好汉要“选好队”,不是吗?看看坐在晁盖下面的那些人,有人得到重用吗?要么彻底沦为“打酱油”的角色,像林冲,更是被宋江活活气死了

公孙胜本来是闲云野鹤之人,但心如明镜,要不然,他也坐不到第四把交椅的位置。宋江上山后的所作所为公孙胜看在眼里、愁在心里,宋江三言两语就将梁山分成了两派,天长日久的话,还指不定会出什么幺蛾子;他明白,心胸豁达、不拘小节的晁盖根本就不是宋江的对手,宋江取而代之,只是迟早的事。此时的公孙胜已经铁心退出,只不过,他不愿得罪宋江这帮人而已,才暂时按捺下来

晁盖对于宋江的险恶用心就没有察觉吗?也不尽然,晁盖在曾头市中箭,弥留之际留下一句话:谁若杀了史文恭,便是梁山老大!他这话是说给众兄弟的,也是说给宋江听的。说实话,晁盖糊涂了一生,只有临了这句话最有心机,因为宋江根本不会武艺,他是杀不了史文恭的,也就是说,晁盖在临死是看清了宋江的为人的,不然的话,晁盖直接让宋江做老大不就得了,这说明晁盖不愿让宋江把控梁山!只可惜,这份悔悟太迟了

晁盖死后,宋江直接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厅”,一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聚”有号召、拉拢、凝聚的意思,寓意不断壮大;而“忠”的含义则是提醒这些梁山好汉,既要忠于国家、忠于朝廷,又要忠于自己!由此看来,宋江招安的想法由来已久,只是碍于晁盖,无法公开言明罢了,现在晁盖离去,再也没有可以阻扰他的人了。

看清这一点,公孙胜就以老母年事已高、多年未见为由离开了梁山。

公孙胜是离开梁山的第一个人,按照白话文中的说法,好容易聚齐的108星宿开始正式瓦解了,好像梁山的没落是从晁盖去世、公孙胜离开开始的,其实,公孙胜比谁都明白,从宋江上山、册封108将开始,梁山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梁山了,也是从那时起,梁山的没落已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