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奇袭得手,其实吴元济早已濒临败亡;元和中兴是大唐回光返照

2020-08-01 17:45:50 作者: 李愬奇袭得手

大唐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中后期的大唐帝王开始了没有尽头的削藩之路,其中只有代表的性的就是德宗宪宗这爷孙俩,尤其是宪宗,其元和中兴更是让大唐有了回归强盛之势,在李愬雪夜袭蔡州,天下藩镇对唐朝中央大多表示归顺后,的确给人那个盛世大唐要回来的错觉,可是这仅仅是大唐的一次回光返照。

唐宪宗削弱藩镇的政绩主要集中在他的中前期,晚年的宪宗也是有些昏聩的,有意思的是他的皇位获得方式,他是被宦官提前扶上皇位的,他的父亲唐顺宗在位不到200天,就被迫传位于唐宪宗,次年就病死了,因此一直传言他是被害死的,这个以后我在和大家分享,虽然说唐宪宗获得皇位的方式可能存在些问题,但是他的确是唐朝中后期在削藩问题上有所成就的帝王。

最经典的就是其坚持打的4年平定淮西叛乱,此战之后,天下各藩镇表示,“大哥,我服气”,这里首先要替德宗说一句,虽然他晚年被批太过敛财,但是唐宪宗能够取得削藩政绩,也是离不开爷爷给他打下的家底的,因为想要武力削藩,必定需要一直只属于唐王朝的中央军,也就是神策军,唐德宗给唐宪宗留下了相对足够的家底。

《旧唐书.德宗本纪》八月,初置左、右神策统军。时禁军戍边者,禀赐优厚,诸将多请遥隶神策军,称行营,皆统于中尉,其军遂至十五万人。

这也是唐宪宗可以下定决心平定淮西叛乱的一个原因,在先后平定刘辟、李琦、收复魏博藩镇之后,淮西藩镇原节度使吴少阳挂了,他的儿子吴元济想要继承他老爹的地位,唐宪宗当然是不能忍的,所以唐宪宗想要借此机会,平定淮西。

《新唐书.藩镇列传》九年死,子元济匿不发丧,以病闻,伪表请元济主兵。帝遣太医往视,即阳言少愈,不得见。

淮西叛乱其实是唐王朝自己中下的果,因为淮西节度使的设立,就是当初安史之乱时期,为了遏制叛军南下,祸乱江南而设立的,势力巅峰的时候,下辖20个州,本来是帮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的亲唐藩镇,可是安史之乱之后,屡屡发生叛乱,德宗时期,李希烈在淮西反叛,让德宗企图一举平定河北藩镇的计划破产,自己还被叛军赶出了长安,到了唐宪宗时期,吴元济又闹事了。

当然到了吴元济时期的淮西藩镇,实力已经大减,当时仅仅有蔡、申 、光三州之地,其周围都被唐朝州县包围,所以唐宪宗才有很大的信心,要平定彻底淮西之地。

但是和德宗时期一样,各地藩镇对于唐王朝对待吴元济的态度是很敏感的,因为不容置疑的是,各地节度使谁不想让自己的权位实现父死子继,自己后代世袭节度使的地位,只是大多不明确表态罢了,而作为大唐中后期最喜欢闹事的北方藩镇,成都节度使王承宗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还是玩老套路,也是就表面上,上书“恳请”唐王朝放过吴元济,实际上则是极力支持吴元济的反叛。

《旧唐书.宪宗本纪》时王承宗、李师道欲阻用兵之势,遣人折陵庙之戟,焚刍藁之积,流矢飞书,恐骇京国,故搜索以防奸。

也就是刷些阴险手段,焚毁了平叛唐军进军路线上的粮仓,更可恨的是,两人主谋策划了,唐宪宗一朝当时极力主张铲除藩镇的宰相武元衡以及后来武元衡被杀后擢升为宰相的裴度。

《旧唐书.武元衡列传》衡宅在静安里,十年六月三日,将朝,出里东门,有暗中叱使灭烛者,导骑诃之,贼射之,中肩。又有匿树阴突出者,以棓击元衡左股。其徒驭已为贼所格奔逸,贼乃持元衡马,东南行十余步害之,批其颅骨怀去。

《旧唐书.裴度列传》十年六月,王承宗、李师道俱遣刺客刺宰相武元衡,亦令刺度。是日,度出通化里,盗三以剑击度,初断靴带,次中背,才绝单衣,后微伤其首,度堕马。

这是王承宗、李师道最阴险的地方,不是在战场上对决,而是刷各种手段,企图让唐宪宗武力平定淮西的计划失败,毕竟当时虽然唐王朝将刺杀宰相之罪归罪于王承宗,但是也应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在说了大家也心知肚明,王承宗、李师道也是想用此法给唐宪宗一个下马威,也是给那些主张武力削藩的大臣提个醒,命就一条,这虽然没有挫败唐宪宗的铲除藩镇的意志,但是必然会令那些不主张武力解决藩镇问题或者原来主战武力解决的大臣,更加偏向主和,而在4年的平定淮西叛乱中,唐宪宗手下的大臣也是没少以战事持久,军费开销过大为由,立劝唐宪宗罢兵的。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八》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

《旧唐书.裴度列传》宰相李逢吉、王涯等三人,以劳师弊赋,意欲罢兵,见上互陈利害。

所以说,王承宗、李师道的目的也是实现了一部分的,只是他们低估了唐宪宗的决心,毕竟如果连实力和北方藩镇相比弱小的淮西都平定不了,那么唐宪宗那里还有底气能够解决天下藩镇呢?所以对待王承宗、李师道两人的态度,唐宪宗也是很强硬的,因为当时唐王朝将刺杀当朝宰相的罪责按到了王承宗身上,所以在讨伐吴元济的同时,北方唐军也对成德藩镇进行了征讨,当然结果是打不过,唐宪宗为了大局,只能暂且搁置了对王承宗的讨伐,而全力去对付吴元济。“上犹豫,久乃从之。丙子,罢河北行营,各使还镇”。

那么大唐专心打吴元济,还是实力相对偏弱的淮西,为何还打了4年,打到最后唐王朝财政几乎支持不住的地步呢?

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将领们养寇自重,加上隐瞒战败军情,另一个就是因为唐宪宗重用宦官,所以各军中都有宦官监军,结果就是,大胜仗的时候,这些宦官给自己揽功劳,战败了,罪责全是将领和底下将士的,军队自然没有斗志。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