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在位仅7年的汉惠帝刘盈去世,时年23岁。皇帝死了,全国举哀。
《史记》记载:惠帝的母亲吕太后于灵前嚎啕但没大哭,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常说的“光打雷不下雨”,是时群臣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头,但又说不出来为什么。
吕后的一举一动最终没逃过一个15岁少年的眼睛,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晚上回家找到丞相。对丞相讲了一番话。
丞相听罢恍然大悟,一拍脑门,“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呢?幸亏贤侄提醒,否则吾身家性命休矣!”
▲吕后
第二天上朝,丞相把少年昨晚教给说的一番话对吕后原原本本讲了一遍,吕后点了点头,再回到儿子灵前則嚎啕大哭、声泪俱下,一切恢复了正常。
吕后之前为何总干嚎不落泪呢?少年对丞相说了什么话让吕后嚎啕大哭呢?欲知详情还得从头说起。
按人之常情儿子死了,作为母亲的吕后应该表现出砥犊情深、声泪俱下才对,但吕后却没有,她为何干嚎不落泪呢?
原来此时吕后最痛苦的是害怕失去权力,失去儿子固然痛苦,但比起失去权势对吕后来说更痛苦。儿子死了,接下来由谁掌权?她想的更多是这些。
此时吕后没心思嚎啕大哭源于她天生对权力的膜拜。
刘邦活着时,晚年曾经想“废长立幼”,即想把当时的太子刘盈废除,另立他和“小三”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吕后得到消息后焦急万分,她知道儿子失去太子位意味着她失去皇太后的权力。怎么办?
▲戚夫人
她想到了求计于谋士张良,张良最初不想掺乎皇帝的家事,害怕引祸上身。但是禁不住吕后的苦苦哀求,无奈之下张良为她施了一计。
“太后想保住太子之位,微臣觉得非得请出四位高人来辅佐太子”张良说道。
吕后直接问我该怎么办?“皇后可用重金聘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张良简明扼要的说。
吕后依计而行,果然请出了世外高人商山四皓辅佐刘盈。
刘邦在一次宴会上看到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成了太子的智囊团,回家后对戚夫人说,“以后再不要提废太子之事了,太子翅膀硬了,不是说废就能废的!”刘盈的太子位总算保住了。
这次权力交锋对吕后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权力好比春药,一旦拥有就不想失去。
▲刘邦
刘邦虽然没能为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谋取到最高权力,但也想到了制约吕后掌控权力的办法。
刘邦晚年曾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盟约,这就是历史上的“白马之盟”,主要内容是“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这显然是刘邦担忧汉室江山被吕氏夺去而为她量身定做的。
有道是“知妻莫若夫”刘邦深深了解吕后为人心狠手辣,他同样知道儿子刘盈宽厚仁慈,远远不是吕后的对手。
刘邦的担心在他死后不久出现了,儿子刘盈和母亲的性格截然不同,儿子刘盈宽厚仁慈,吕后心狠手辣。刘盈对母亲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尤其是她毒杀了刘如意,把戚夫人砍成了“人彘”。刘盈受到一系列刺激彻底颓废了。
▲汉惠帝刘盈
儿子的怠政恰好是吕后专权的良机,吕后开始落子布局,刘盈成了傀儡皇帝,吕后成了无冕女皇。
期间他迫害刘氏子孙,杀的杀,流放的流放,逐渐安插吕氏后代,试图有朝一日篡汉夺权,但她头上有条紧箍咒始终没除掉,那就是“白马之盟”。
就在此时,儿子刘盈去世了,换言之,头上紧箍咒没容时间摘下来儿子死了,吕后心乱如麻,心中牵挂这事,想想看,她能有心思嚎啕大哭吗?儿子死了,瞬间形成的权力中心有谁来填补?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吕后在儿子灵前干嚎不落泪的原因所在!
吕后干嚎不落泪让张良之子15岁的张辟强看在眼里,是时张辟强官至侍中,别看他年纪不大但谋略超群,有乃父之风。
张辟强看出了吕后所思去想,到了晚上,他来到了左丞相陈平家中,说:太后只有惠帝一个儿子,而今皇帝驾崩,太后却哭而不悲,您知道原因吗? 陈平道:“我也纳闷,是何原因呢?”
▲张辟强
张辟强说道:“皇帝死了,太后要掌权身边又没有亲信,惠帝的儿子又小,这都让太后焦虑不安,“白马之盟”是她头上的紧箍咒,丞相如果和大臣提出拜太后的侄子吕台、吕产、吕禄为将,统领南北二军,并让诸吕入宫任职。太后必能心安,而您们也能免遭祸患。
丞相陈平一听恍然大悟,第二天上朝,陈平罔顾“白马之盟”约定,提出加封诸吕,吕后果然很高兴,没有了顾虑,再为儿子的哭时才变得悲伤起来,自此,吕氏开始了专权。
结语:想不到当初张良妙计保住了太子刘盈的皇位,而15年后,他的儿子张辟强一番话几乎断送了大汉江山,不知道张良在天之灵作何感想?
文/秉烛读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