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彰显女帝威严,武则天自创了18个汉字,只有这一个字流传至今

2020-09-22 20:33:39 作者: 为彰显女帝威

武则天为何晚年还政李氏?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当皇帝毕竟是冒天下之大不稳,根基不稳。所以她必须以雷霆的手段,杀伐果决。但是武则天的杀戮不是为了杀戮而杀戮。中国的封建帝王说到底还是士族阶级的代言人。统治阶级的实权还是在士大夫阶级手中。因此皇权的稳固既需要士族的支持,以他们的力量为统治的基础,也需要士族的内斗,以消耗其过剩的能量,不让其动摇自己的根本。也正因如此但凡想要作为又根基不固的君主都会大力提拔寒门阶级和内侍。

比如三国的曹操,明朝的朱棣,都是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都是为了牵制和风化固有的士族实力以稳固自身的地位。武士也大力提拔寒门子弟进入朝廷重要岗位。同样,深谙帝王之术平衡之道的臣子,才能成为朝堂的不倒翁。皇帝不好做,但历数朝而不倒的常青树更难。有能力但不谙平衡之道的是直臣,往往一波死谏就把自己和皇帝双双逼得没有退路,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随便一个理由就会被贬官发配甚至身首异处。而只懂帝王之术却无为官之能的是弄臣,在帝王眼中虽然讨喜,但也不过是炮灰而已。随时都会成为帝王与前者交手的牺牲品和替罪羊。有武一朝能同时做到这两点的狄仁杰算一个。门生故旧遍及朝野却得善终。支持李唐复位却不激进。难怪在他死后武则天会在朝堂上悲呼:朝中无人矣。

武则天本来就有传位给武三思的念头,否则也不会约谈狄仁杰,当时的天下主要分为三大势力,一是极端拥立派(部分被清洗,部分转为温和派,剩下的虽然不敢反但时刻准备伺机而动),二是温和拥李派(势力最为强大,寄希望于武则天死后能换位李唐),三是忠于武则天本人的势力,狄仁杰心怀李唐人尽皆知而且又是朝臣领袖算得上是温和拥李派的代表人物。武则天约谈狄仁杰就是想试探朝臣对自己立武为嗣的是什么样的态度,结果狄仁杰隐晦地表达了反对意见,武则天也意识到如果立武三思为太子,原本听自己话的温和拥李派马上会撕掉乖巧的外衣联合激进派逼自己退位,这才不得不还政李氏,传位李显。

一开始武则天其实并不打算传位李家,武则天这么为自己儿孙着想,干嘛非得多此一举自己去当皇帝?像窦太后那样当个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好?以武则天的水平会不知道夺了李唐皇位必将天下大乱?事实也正是武则天当皇帝的这十几年天下从来没太平过。然而她还是这么做了。

我觉得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李显与李旦的对立。李显后来被废,长期以来都是在房州窝着,而李旦一直在都城,李家势力与武家势力的焦点也是李旦的皇嗣地位,李旦才是李家拥戴了十几年的继承人。因此,我认为,武则天立没有根基没和武家结下太多仇的李显为太子,是李武合流的最为重要的举措,随着时间推移,李唐一派迟早会回归到李显身边,而武家也能接受一不是李旦的人当皇帝。只是,“神龙政变”,武则天骤然退位,李唐一派仍旧云集李旦身边,这也可以说明李显对武家的纵容偏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