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彰显女帝威严,武则天自创了18个汉字,只有这一个字流传至今

2020-09-22 20:33:39 作者: 为彰显女帝威

喜欢历史或喜欢看古装戏的朋友应该认识武则天。武则天是古代的女皇。公元690年,武则天更国号为周,正式成为皇帝,登上了历史舞台。武则天作为女皇,不仅励精图治,而且使人民生活安定,这是多少男性皇帝无法做到的。因此,武则天的美誉被传承下来,并被载入史书,而且现在许多导演都在以此人物为素材翻拍电视剧。

武则天当皇帝时,尽管当时的统治不如“贞观之治”繁荣,但武则天所统治的天下一直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百姓的生活也非常富足,国库的积蓄也逐渐增加。

可以说,武则天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成就。武则天喜欢改革,但也善用人才,奖励农桑,改革官员,注重选拔人才。武则天还改进了科举制度,增添了更多项目,使人才不至于被埋没民间。

尽管武则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她是一名女性,她仍然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李氏家族的一些贵族是前皇帝的大臣。他们不希望龙椅上坐着的是一名女子。这些大臣对武则天的伟大成就视而不见,为了推翻武则天,总是想着要利用武则天的过失来批评她,并希望她让位。当时,还有一些人用颠倒是非的言论来攻击武则天并试图使她蒙羞,但这只是对武则天的小孩子的伎俩。

武则天早已习惯了这些传闻,听了这些传闻,尽管她很生气,但武则天还是不为所动。武则天仍然在做自己的事情,做她认为正确的事情。武则天孜孜以求,爱惜人才,重用科举制度,为国家的繁荣作出巨大贡献。

武则天不仅在治国方面举世瞩目,而且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水平。武则天在凤台侍郎的帮助下创建了新的文字。由武则天创建的新词很快开始被使用。这些新词投入使用后,便逐渐添加和修订。前后总共进行了5次修改,加上修改后的词和新增的词,武则天总共创建了18个文字。

但是,随着历史的进展,武则天的统治逐渐衰落,大周政权即将消亡。武则天创作的18个新字符被世人公认是违反汉字书写法则以及规律的,难以为公众所接受。人们自然不再使用它们。因为没有人使用它们,所以武则天创造的这些文字逐渐被其他人所忘记,并没有广泛传播。

但是在这18个汉字中,仍然有一个汉字一直被人们使用,并且一直流传下来。这个汉字是“曌”。“曌”和“照”是同音异义词,这是武则天为自己名字创造的文字。当时,武则天创造了这个词,只是为了防止其他人使用她的“照”乱作文字,另一个原因是要宣传周自己的丰功伟绩,并实现造福人民的愿望,“曌”也有孕育万物的意思。

武则天的统治对唐朝的衰落有无影响?

唐朝之前的六朝时期是典型的门阀时代,唐朝之后的宋朝是典型的文官时代。只有唐朝比较奇特,同时兼具门阀和文官时代的特点,属于过渡时期,整个朝代的衰落都可以归结到过渡时期的局势不稳定性,而其中最不稳定的就是日渐崛起的寒门阶层。

唐朝时期还有下品无士族这种说法,但上品无寒门的情况已经大为好转。大量有能力的寒门子弟如房玄龄张谏之开始逐渐把持朝政。但这波人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把持朝政,更加重要的目标是提升门阶,挤进门阀行列中去。而门阀与寒门最大的区别在于土地的掌握。大量掌握土地已不仅仅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权臣能达到的了,必须要有巨大的功劳来获取赏赐,或者凭借皇帝的宠幸来兼并。无论哪种情况,投机宗室,争取改朝换代都是最简单甚至是唯一选择。

从玄武门之变开始,寒门人士房玄龄、尉迟恭对改朝换代的作用远远大于真正权贵杜如梅和长孙无忌,而最终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是玄武门的一个小小门吏张公谨。再往后,武则天的北门学士,发动“神龙政变”的五王,李重俊谋反时拉出的千牛卫,李隆基时代的韦坚杜友邻案以及最后起兵,都可以看到大量寒门拼命投机宗室,力求翻身转为门阀的情况。

所以说武则天加重了唐朝的衰落和不稳定我是不赞同的。应该说唐代大量寒门领主从始至终都在不停制造混乱力图乱中取利,武则天只不过是他们选出的无数个乱源中的一个而已。武则天的王朝,始于急于翻身的门学士,最终也被以五王为代表的另一伙寒门所终结。

最终结束乱局,还得靠唐末大乱,彻底灭亡门阀制度,掐灭了寒门的妄想来实现。

至于最后一条府兵问题,我倒觉得武周时期对唐朝兵制破坏不算太大,真正造成唐朝无兵可用还是玄宗时期,或者说真正造成唐朝兵力亏空的原因不是府兵减少,而是外交局势恶化,对兵源需求大增的直接恶果。贞观年间,全国六百多个折冲府,能一次性提供的兵力大约在三十万左右,然而玄宗时代,十大节度兵力远远不止,仅安禄山哥舒瀚两人麾下兵马就超过此数,其动员之盛,历代未见,以至于兵车行中哀叹“被驱不异犬与鸡”。然而如此高规模的动员,面对越来越恶劣的外交局势,依然捉襟见肘,使唐军几乎在任何一条战线上都屈居少数。天宝年间身兼两大三大节度之人大有人在,就是这种情况的延伸而已。唐朝不好好反思是什么外交政策造成如此万国来“朝”的恶劣局势,而纠结于府兵制度,就是本末倒置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