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与军事探讨,匈奴单于刘渊为什么能打败晋朝

2020-09-23 13:23:02 作者: 从政治与军事

刘渊的一系列胜利给了他敢于攻击洛阳的信心,而石勒、王弥等人的投靠更是平添了刘渊的实力。

刘渊先后两次派遣其子刘聪攻打洛阳。

但是很快刘渊就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了代价——两次攻击洛阳皆败。洛阳之败也打醒了自大的刘渊,使得他认识到了与晋朝的差距,同时也使得刘渊重新考虑自己的伐晋策略。

“命将四出”,削弱晋朝有生力量,孤立洛阳

晋朝虽然已经衰败,但是还是有足够的实力保卫洛阳。刘渊没有能够拿下洛阳的实力。他重新考虑了刘殷“据关中,席卷洛阳”的提议。不过刘渊想的更深远一些,他命刘聪、 刘曜、石勒、王弥等能征善战的诸将,以兖州、冀州、并州、豫州等地为主要目标,四处出击削减晋朝的有生力量。实行“控制面以孤弱点”战略,待到洛阳孤立无援的时候,再去攻打。

可惜刘渊制定好此策后,不久就病逝了。其子刘聪采用刘渊的策略,不断削弱洛阳周边的防御力量。最终于永嘉五年,刘聪第三次攻打洛阳并且攻破洛阳,俘虏了晋怀帝,第一次灭亡了晋朝。

刘渊“控制面以孤弱点”的策略,也为北魏、赫连夏国、拓跋夏国提供了借鉴的机会。

刘渊的汉国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魏晋之前,中原从未有过异族统治的时代。汉族正统乃是深入民心,不可动摇的。

刘渊虽以“晋为无道, 奴隶御我”为号召,但这只是对匈奴、羌氐、鲜卑等异族说的。面对占据绝对人口数量的汉族,他提出了“夫帝王岂有常哉, 大禹出于西戎, 文王生于东夷, 顾惟德所授耳”。帝王没有恒定的,大禹、文王都非中原所出。

刘渊既熟悉儒家汉学,也知道统治阶层世家大族想要的是什么。

他一方面表明自己以汉族圣王大禹、文王为榜样,同时向汉族儒学世家表明:帝王不是固定的,只有德行的人就能为帝王。这一观点也十分符合孔孟的观点,也就是符合世家的道德观。刘渊的一句话虽然不一定让世家来帮助自己,但肯定没有那么仇视自己了。

这也使得后面赵、燕等国,都为自己找一个华夏的祖宗或者以华夏自居。比如赫连勃勃自认为夏禹后裔,故其国号为夏;鲜卑的慕容氏,自称“有熊氏之苗裔,世据北夷”,并以战国的燕国为国号;羌人姚苌建立的后秦,也称自己是“有虞氏之苗裔”;北魏的拓跋珪,更是将姓氏拓跋归于“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因以为氏”等等。

刘渊的“宗汉”策略笼络民心,其军事策略为其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两项并向实施,是刘渊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刘渊的“宗汉”策略也从另一面保证了汉文化的延续,哪怕晋室东渡之后,留于北方的世家大族也有了生存环境。胡汉之间彼此影响,最终迎来了隋唐的一统。

刘渊仅凭“宗汉”这一条,也足以留名史书了。

石勒的后赵

不过匈奴汉国只是凭借这刘渊的个人魅力以及其军事素养,才能够建立起来。所以刘渊一死,汉国就分崩离析,不久就被石勒的后赵灭亡了(刘渊死于公元310年,石勒于319年建后赵,赵汉国只有关中附近能够控制了,公元329年后赵灭汉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