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正在复建的卧龙岗上,风景秀雅,气势恢宏,似乎看见一只正欲飞入云海的巨龙。卧龙蛰伏冈峦时,久蓄大志,躬耕陇亩,广交师友,纵论天下,气象已成。
论智慧,他旷绝古今;论学问,他博览约取;论志向,他自比管乐;论品性,他敦厚仁义;论交际,他大度圆融。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继承创新,诸葛亮成了一个各方面综合素质并世无匹的人,在天下名士中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但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飘飘然,抱膝长啸,闲观云物的同时,他的志向始终坚如磐石,他一直在等待报效国家的机会。
其实,诸葛亮可以算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世代享用东汉的俸禄,对汉朝有很深的感情。祖上诸葛丰、父亲诸葛珪、叔父诸葛玄先后在汉朝为官。只是到了自己这一代,因为父亲和叔父的相继离世,才结庐南阳,隐居求志。
羔羊尚有跪乳之意。“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情,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思想感情。忠君爱国也是读书人该有的家国情怀。从《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诸葛亮在两军阵前骂死王朗那字字千钧、义正辞严的浩然正气,也可以理解他对大汉王朝的感情。
他始终是一个正大光明坚持人间正道的人,否则他大可以随便找一个军阀卖身投靠。即便这个军阀倒了,以他的谋略智慧,也不愁找不到下一个主子。但他“立身耻为稻粱谋”,他有高洁的操守,名利富贵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志恢宇宙”,要匡扶即将衰微的汉家天下。
他是要“一心延汉祚”的人。学成之后,汉献帝正在许都。他似乎应该奔向许都,投奔汉献帝,加入曹操阵营。但是,他看明白了,这时候,汉献帝不过是曹操笼子里的金丝雀,是玩偶,是傀儡,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那曹操人称“奸雄”,残暴狡诈,杀害恩人吕伯奢全家,连主动帮助他的陈宫都背弃了他,还在徐州屠城,又图谋不轨不守臣子本分,尽管唯才是举,也决不能为他所用。
刘表、刘璋倒是汉室宗亲。但是刘璋暗弱;刘表徒有其表,手下有“荆州八骏”亦不能用,自己早已看透,并已经彻底绝望放弃了。只有等待合适的人、合适的机会出现,自己才有建功立业展雄才的机会。
诸葛亮懂天文,识地理,也能够夜观天象。他也明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大汉朝从刘邦斩蛇起义推翻暴秦算起,已经四百年了,中间经历了王莽篡汉,再到光武中兴,延续至此,气数将尽,这是天命。但是正像他在跟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时所说的“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要逆天改命,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忠诚来为大汉朝续命。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仅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诸葛亮就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不向时代投降,不向命运屈服,不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要驾驭汉朝的国祚逆风前行,为人民谋幸福,为天下开太平。在诸葛亮经常吟诵的《梁甫吟》里,他应该看到了智慧的力量。他相信凭着这种力量,可以让时代和社会有所改变。
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既要对得起“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先主,也要尽心竭力扶保后主,更一生谨慎没有取而代之的打算。直到油尽灯枯,“五丈原点七七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恩三顾”,诸葛亮还选定了文武全才的姜维作为北伐事业的接班人。其实,刘备当然是他所顾念的,大汉社稷和天下苍生更是他心心念念的。
诸葛亮智谋超群,但他太正、太忠、太直、太本分、太无私,所以他只有阳谋,没有阴谋。庞涓、曹操、朱元璋、陈友谅许多太有谋略的人,往往给人“奸诈”、“狡诈”、“阴险”的印象,但诸葛亮没有,他还是成为后世道德完备、功业彪炳的人生楷模。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他是时代的一抹光辉,是民族的一座丰碑,是海明威笔下的渔夫,是与时代风车决斗的中国式唐吉可德,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人的一生,可长可短,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底线,不可逾越;有些理想,不能放弃。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唯其悲壮,所以崇高。
作者
左德浩,微信名饮茶洗心,生于1975年5月,中学高级教师,河南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社会体育一级指导员,南阳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南阳市教育系统优秀通讯员,卧龙区优秀教师,任职于南阳市第十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