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朝士半江西到江西无高官,明朝江西文人的跨度为何如此之大?

2020-09-25 13:24:01 作者: 从朝士半江西

明朝中后期经济文化中心东移

《三言二拍》描绘的明朝中后期,手工业高度发达,商品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尤其是在江浙地区,养蚕缫丝织布的小作坊已经日益增多,江南地区逐渐摆脱单一的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陶庵梦忆》所描绘的杭州城,已经进入了城市化阶段,“数百十万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这段话描绘的是四月杭州进香的场景,可见当时杭州已经成为超级大都市。而同时代的江西,除了传统的陶瓷矿产外,仍旧延续着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江南地区手工业的发达,带动了附近地区的商业往来,尤其是明朝中后期的徽商,扮演了重要的商业角色。传统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在徽商中已经淡化,很大一部分的士子开始了弃文从商的道路。以《喻世明言》为代表的明代小说中,描绘了许多从商的士子,这些人一部分是由于家贫,一部分是由于科举艰难,还有一部分是继承父业。总而言之,商人这一阶层开始在明朝中后期活跃了起来。士子加入商人阶级,另一个重大的贡献就是将儒家文化融入到了商业活动当中,树立了商业道德,维护了商业秩序,促进了商业繁荣。

除此之外,沿海地区开始崛起,这一点与明朝中后期的海禁松弛有关。商业的兴起极大地培养了商人的冒险意识,大量的手工业产品通过秘密出海进行交换。《晋江县志》记载,当时泉州晋江一代的沿海居民,将内地的手工业产品运送到了琉球、吕宋以及东南亚诸岛,赚钱了数十倍的利润。《同安府志》记载,当时的同安居民通过“通番”这一手段,已经相当富裕。明朝中后期的漳州、同安、泉州、福州、广州等地,已经相当富庶。江浙的松江流域开始得到开发,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对比江南以及沿海地区,江西中后期一直停滞不前,被时代抛在了后面。丘陵地带的江西地区,只能依靠农业发展,过分重视科举的氛围也限制了江西的商业发展,小农思想禁锢了当时的江西人,江西逐渐走向没落。而经济高度发展的江浙和闽粤徽州地区,开始重视教育,这些地区的科举水平逐渐得到提升。随着这些籍贯的官员数量日益增多,江西官员走向没落,一直到现在,江西都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结语

可谓是“成也科举,败也科举”,江西在明朝初年的兴盛,离不开对科举的大力重视;明朝中后期的江西开始没落,其根本原因除了江西的地理环境之外,还有过分强调科举,使得江西人的视野僵化。江西人没有抓住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机会,继续沉浸在小农经济的喜悦中,导致地方发展停滞不前。经济的窘迫又使得科举成为唯一的出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江西,最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没落至今。从明朝中后期直到今天,江西的元气还没有恢复,江西人的视野还没有完全开放,历史跨度如此之大的没落过程,值得每一个江西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