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古老的北京城内大街小巷哄传着一个惊人的消息,根据崇祯皇帝的御旨,把一向是抗击后金入侵的名将,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的袁崇焕判处最残酷的死刑,绑赴西市,千刀万剐,罪名是私通围困北京的后金军队。满城的官兵百姓听说这个“卖国贼”终于被斩,个个深信不疑,拍手称快,压肩叠背,赶在道旁观看刑车通过。据说行刑时,刽子手每割下一块肉,就有人用钱争着来买,有的人拾到袁祟焕的骨头,恨得用刀斧劈成粉碎;最后只剩下首级一颗,被送到边境上悬挂号令。袁崇焕死后,家产没收殆尽,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 下场极为悲惨。
这件事无论是在当时,还是过后的很长一段口才间里,都很少有人感到奇怪。一致认定袁崇焕资敌通敌,是个死有余辜的人。然而这的的确确是一桩历史冤案。
揭开这内幕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明王朝的对手清朝廷。后金入关建立清王朝以后,派人修《清太宗实录》,这才披露出清太宗皇太极使用离间计,利用崇祯的多疑性格,借刀杀死了袁崇焕,令明朝白毁长城的实情。可惜在这件事上,崇祯刚愎自用,至死不悟。
一、袁崇焕
袁崇焕,出生于离广州不远的东莞, 自幼受到尚武乡人的影响,矢志于学,要有所作为。后来他做官做到邵武县知县,廉洁奉公,一钱不入。当了统兵大将后,依旧如此。他所处的明朝末年,朝纲败坏,小人横行,他明知任劳必然招怨,却仍旧忠愤而行。他曾在明军一败千里,辽东战场不可收拾的关键时刻,在宁远、锦州击败了后金军队的强大攻势,连清太祖、老罕王努尔哈赤也在城下负伤丧命。经过殊死血战,终于缓解了明王朝在关外的危机。这一赫赫战功使他一夜之间成了明与后金双方瞩目的人物。
二、袁崇焕和崇祯金銮殿上的对话
公元1627年初,一度赋闲的袁崇焕被崇祯皇帝重新起用。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崇祯和一些朝中大臣倚仗袁崇焕成为明朝的捍卫者。把收拾关外旧山河的希望寄托于他。赴任前,崇祯还亲自召见他,焦急地询问平定后金方略,袁崇焕以为自己如此蒙受厚恩,不便说出对关外战局的真实看法,令皇帝失望,为了安慰对方,一时失言回答道:“如果皇上给臣以方便,五年之内就可以做到。”急于求治的崇祯皇帝大为高兴,凡是袁崇焕的请求,一概应允,不仅如此,崇祯还应朝内大臣们的请求,撤回其他领兵统帅手中的尚方宝剑,单单赐给袁崇焕,以专一事权,统筹全局。
照规矩,尚方宝剑赐给领兵大臣以后,就可以代表皇帝行事,对属下僚官的生杀予夺,领兵大臣有先斩后奏的权力。袁崇焕万万没有想到,金銮殿上的一席对话,单赐尚方宝剑的无尚荣耀后来竟引出杀身之祸。但是他对后金政权行使离间计是有所顾虑的,在受命督师之际,他告诉崇祯皇帝,作为封疆大吏难免有一些可惊可疑的地方,而且“我们现在急于消灭后金军队,后金政权也可能从中行间,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个守业大臣是很不容易的。陛下非常看中我,了解我,我何苦为此心生疑惧?只是因为这里充满危险,我不敢不先说出。”
不幸这话言中了。
三、袁崇焕为诺言同后金举行和谈
袁崇焕虽然在皇帝面前硬着头皮许下过“五年复辽”的诺言,作为一个统兵大将,深悉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底细,他知道,单靠腐败的明朝军队抵御不住骄横强壮的后金骑兵的攻势,左思右虑,只得幻想用和议诱使后金让出已占领的辽东土地,归还被俘获的辽民。所以他在关外前线,不顾朝廷中大臣们和崇祯皇帝的反对,公开或秘密地同后金举行和谈。
和谈建议很快得到后金的响应。然而清太宗皇太极这时候同意讲和,并不是无力进攻明朝,想暂时停止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是因为背后还有毛文龙这一心腹之患。毛文龙原是明朝辽东名将李成梁的部下,后来又在广宁巡抚王化贞手下任游击之职。后金军队占领辽东以后,他逃到沿海的岛屿上,招收逃散的辽民数十万,选拔其中精壮者当兵,不时骚扰后金政权,牵制它不得放心西进。明朝廷对毛文龙也很重视;授给他总兵之职,又提升为左提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在皮岛设立军镇。皮岛地处辽宁南部海中,北可攻击后金,东可联络朝鲜,西南则拱卫登,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后金军队不习惯渡海作战,又缺少战船,一时对这支武装无可奈何,因此想到了袁崇焕,有人建议借他之手消灭毛文龙,可以写信假意答应归还辽东,不过要以杀掉毛文龙为条件。
四、袁崇焕杀毛文龙
后金的想法与袁崇焕一拍即合,很快就收到袁的允诺复信。这当然不仅仅出于袁崇焕急于求和的心理,而带有更为复杂的历史背景:毛文龙镇守皮岛,是深受阉党首领魏忠贤支持的,毛文龙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对权倾一时的魏忠贤也竭力巴结奉迎。他虚报兵额,广招商贾、贩运禁物,大发国难财。崇祯登基,魏党垮台以后,朝中人把他看成是魏的党羽。另外毛文龙孤悬海外,朝廷难以驾驭,而他又经常乱报军情,漫天索饷,号称驻军二十万,每年兵饷一百二十万两,更给经济拮据的明朝廷添了一块心病。袁崇焕在出征前,有人向他建议除掉毛文龙。袁崇焕原来在辽东做巡抚时,就厌恶这个人,他当即表态:毛文龙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