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和挟持齐桓公的“曹沫”是同一个人吗?

2020-09-26 12:24:59 作者: 曹刿论战中的

春秋诸侯

关于“曹沫”与“曹刿”在史书里面的身份分歧!

在《左传》当中,只记载了“曹刿论战”,没有记载“柯地会盟”。

在《谷梁传》当中,没有记载“曹刿论战”,只记载了“曹刿柯地会盟”。

在《公羊传》当中,没有记载“曹刿论战”,却记载了“曹子柯地会盟”。

从《春秋三传》来看,三部典籍都没有提到曹沫在柯地会盟的事件。而《史记》里面也没有记载“曹刿长勺之战”。司马迁写“刺客列传”借鉴的是《战国策》(当时还不叫《战国策》)里面的说法,认为“曹刿”和“曹沫”是两个人。

原因在于,曹刿在“长勺之战”打败了齐国,经验丰富,如果做了鲁国将领,再和齐国打,应该不会出现三战败北的情况。如果,是另外一个鲁国将领曹沫,被齐国多次打败,那就很正常了。所以,司马迁就将“曹刿”剔除,而采用《战国策》当中“曹沫三战三北,而丧地千里”的说法。

由于《史记》为公认的正史,乃“二十四史之首”极具权威性,所以现在很难判断,该书记载是否有误。通过,众多的古籍来看,《史记》的记载可能出现了失误。

春秋谋臣

为什么说“曹沫”和“曹刿”同属一人?

从《左传》的记载来看,曹刿在“长勺之战”中打败了齐国。鲁庄公肯定会继续任命他为鲁国将领,后曹刿与齐国交战,虽然三战败北。鲁庄公并没有惩罚他,而是继续任用他为将。原因在于,曹刿有大智慧,军事才能没的说。齐国在春秋时期,本来就属于大国,齐桓公又是霸主,号召力特别强,即便是齐桓公被打败,也会卷土重来。

所以,鲁庄公知道,齐国不好对付,打败仗在所难免。在当时的鲁国,像曹刿这样有智慧的人不多。所以,在“柯地会盟”的时候,鲁庄公继续任用曹刿为将领。不过这一次,曹刿没有让鲁庄公失望。他持匕首,挟持了齐桓公迫使齐国交出被侵占的土地,并与鲁国签订合约。从此,鲁国 和齐国和平相处,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此外,在明代演义小说《周朝秘史》(即《春秋列国志传》)当中,“曹沫”是“曹刿”的弟弟。先不说《周朝秘史》是否是演义小说,有一点就站不住脚。既然曹沫是曹刿的弟弟,为什么曹刿不去帮助曹沫。鲁庄公明知道曹刿有军事才能,为什么不用曹刿,而任用他的弟弟。很显然,曹刿就是同一个人。

从 《左传》来看,鲁庄公知人善用,从庄公十年至二十三年,曹刿在《左传》当中出现过两次。那么,在从政的十三年时间中,曹刿依旧活跃在鲁国的政治舞台。由于历史古籍,对曹刿的记载实在太少,我们不知道曹刿的身世和最终结局。不过,可以断定“曹刿”即是“曹沫”。在长勺之战以后,曹刿得到了鲁庄公的重用,即便是“三战败北”鲁庄公还是很信任曹刿,所以才有了“柯地之盟”曹刿用匕首挟持齐桓公,再次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