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中,孙权继承父兄基业,手下不缺人才和大将,一直到建立吴国,虽然说中间也有波折但一生还算很顺利;曹操击败吕布和袁术,大破袁绍统一北方,除了在赤壁之战栽了个大跟斗,其他似乎也挺顺利。三人中就属刘备是个忙碌的命,前期磕磕碰碰,一路走来走得很辛苦,经常被人追着跑,直到赤壁之战后得到了荆南四郡才稳定下来,其后连续拿下西川和汉中,结果好日子没过几天,荆州又出事了,关羽被杀,荆州被夺;最后在夷陵之战中一败涂地,不仅荆州没夺回来还损兵折将无数,终于在白帝城带着无穷的遗憾离世而去。
刘备回首他这一生,回想起以前种种,在白帝城托孤的那一刻,也许有三件事情他是记忆犹新,更是让他觉得后悔莫及的,这三件事情简单点来说就是说错了一句话,杀错了两个人。
说错的一句话就是在白门楼下曹操问他“何如?“意思是要不要杀吕布时,刘备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意思就是劝说曹操杀了吕布,当然吕布之死和这句话关系不是很大,曹操问刘备“何如?”那是挖了个坑给刘备。
之所以说刘备事后会对他说的这句话觉得后悔是基于这几个分析:其一,吕布是有名的反复无常的小人,留着吕布去祸害曹操多好;其二,有人会说这是曹操试探刘备,如果刘备说不杀,曹操下一个就要对付刘备,这个不至于,试探是有,但你要说曹操会因此对刘备下狠手那倒不会,曹操这点气度还是有的,何况当时的曹操是要拉拢刘备;其三,这句话对刘备的名声是个极大的伤害:刘备本来就是以仁义扬名天下,现在却要劝曹操杀一个对他有恩之人(辕门射戟时吕布救过刘备一次),吕布临终前一句”是儿最无信者!”更是把刘备推入到了尴尬的境地。当时可能没什么,但对刘备仁义的名声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
杀错的两个人,一个是蜀中名将张任。张任此人是刘璋手下能力最全面的一员大将,刘备入川时在他手下吃过不少的亏,连庞统都死在他手上,不是诸葛亮前来支援,刘备必败无疑。诸葛亮为了擒住张任,动用了当时刘备手下除关羽在荆州没来之外包括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在内的最强阵容,可以说遍观三国,除张任之外还没有谁有这个待遇。可是张任被擒之后,因为“忠臣不事二主”就被刘备杀了。
刘备杀了能力如此出众的张任实在是大错特错,张任不降,你可以先把他关押起来嘛,等拿下成都由刘璋出面劝降,何愁张任不降?可以预知的是,如果张任在,出于平衡的需要,益州出身的张任绝对是五虎上将之外的第六人,那时就不是五虎上将而是六虎上将了。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日后刘备伐吴之所以赵云和魏延都没随行,实在是刘备身边无人可用啊!如果张任在,要么和刘备一同伐吴,要么张任守汉中或者镇守江州,总之魏延赵云张任其中必有一人可以跟随在刘备身边(魏延或张任的可能性大一点),如此一来,刘备伐吴结果可能会大大不同。杀了张任实在是刘备的一大败笔!这个由不得刘备不后悔!
杀错的另外一个人就是刘备的义子刘封。都说刘备杀刘封是为了替刘禅扫除障碍,实话实说肯定有这个原因在里面,但绝不是主要原因。当时刘禅的地位已经明确,无论是军中还是朝中对此都是无异议和支持的,刘封即使在军中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在内有诸葛亮,外有张飞赵云魏延等一大帮军中宿将的支持和震慑之下,刘封能翻起多大的波澜?说到底还是因为刘封没有救援关羽导致荆州丢失和关羽被杀,一方面刘备急怒之下,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有人来承担责任才导致刘封被杀。
刘封虽有错但绝不至死,他的被杀比较冤枉,刘备事后也是追悔莫及。日后刘备伐吴身边如果多了刘封这样一位沙场猛将,至少刘备不会败得如此狼狈吧。
刘备说错了一句话,使得自己名声受损,杀错了两个人,使得日后伐吴失败,霸业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