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这时有个叫息县的地方,它的地名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美女,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桃花夫人息妫。息妫作为一个有魅力的女人被历代文人墨客交口称赞,桃花夫人的美貌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细腰宫里露桃新”,“空将妾貌比桃妍”,至今河南息县的中心广场上还有其雕像,亭亭玉立,飘飘欲仙,惹行人驻足。
翻阅史书你会发现息妫确有其人,《左传》《史记》都对她有所记载,清华简《系年》也对其事迹有所考证。《左传庄公十年》记载,息妫是春秋时期陈国之女,周庄王十三年(前684)嫁给了息国国君,“息”为丈夫的国名,“妫”是陈国娘家的姓。可是《左传》记录的她,给楚国国君生了两个儿子,一直不和丈夫说话,“莫以今时宠,能忘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要从息夫人出嫁时说起,息妫还有一个姐姐,另嫁给了当时的蔡国国君,这样一来,蔡息二国就可以算得上是连襟关系。可是后来息妫经过蔡国时候,蔡侯出来见自己的小姨子,一看她竟然如此貌美,就轻佻地对待,出言不敬,“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
调戏自己夫人这种事传到息国,一下子就惹怒了息侯,可是息国的国力和蔡国差不多,甚至还更弱一点,所以息侯就去求助楚国来商量伐蔡。息侯使了一计,让楚文王大张旗鼓地发兵宣称要灭掉息国,然后骗蔡侯出兵帮助他抗楚。结果蔡军在莘地与楚军相遇,全军覆没,蔡侯也被俘虏了带回楚国,这一下蔡息二国算是结下了血海深仇。
蔡侯知道自己被骗,对息侯恨之入骨,想到了其貌美如花的息妫,便故意在楚文王身边对息妫赞不绝口,引得楚文王对她垂涎三尺。再加上楚王本来就欲意北扩,视息蔡二国为囊中之物,第二年就发兵灭息,将息妫抢回楚国做了夫人,生下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是后来的楚成王。“明岁,起师伐息,克之,杀息侯,取息妫以归,是生堵敖及成王。”
息国被灭后,蔡国也没好下场。结婚三年生了两个儿子的息妫一直郁郁寡欢,不和丈夫说一句话,为了取悦息妫,就再次起兵伐蔡,“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息侯与蔡侯二人,一个为了逞一时之能,竟然不顾与蔡国唇齿相依的连襟之情,头脑一热引狼入室,把自己和蔡国奉给虎视眈眈的楚国口中;蔡侯也睚眦必报,抱着要死一起死的心态,引楚国灭了息,自己也身死楚国。
对于息妫这样的美女,文人们向来不会只讨论她的长相,她作为将三个国家卷入战事的导火索也一直被世人抨击。“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杜牧的《题桃花夫人庙》借惋惜跳楼自尽的歌妓绿珠,来讽刺桃花夫人的红颜祸水,认为其导致了息国亡国,又被虏至他国,应该以死明志。
不得不说古代文人对于红颜祸水论有种特殊的认可,认为美人会使人骄奢淫逸,祸乱朝政。可是桃花夫人本人只是战争的导火索,并不能将战争全归责于她。息国历史上就不是一个强国,周桓王姬林八年 (前712),弱小的息国竟然对结怨的郑国发动战争,战事惨败导致息国自此再也无有效军事力量,只能依靠蔡、楚二国。后来二次伐蔡也只是楚国既定的战略扩张而已。
“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师丧也,不亦宜乎!”不自量力这一成语便是来源于此。息国作为一个弱国,不懂得韬光养晦之道,也不懂得与亲近的蔡国和睦相处,把个人情感置于国家大事之上,逞匹夫之勇导致损失惨重,注定会成为楚国北扩的牺牲品。
桃花夫人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她纵有为人惊叹的美貌,可是生逢乱世,这美貌只能反成为她悲剧的根源。她也有自己的浩然之气,“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面对楚文王的逼迫,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以沉默反抗。可是命运没有拂照于她,“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甚至楚文王几年后也暴毙了。之后她尽心事业,全力辅佐太子,招纳贤才,大刀阔斧改革,为楚国霸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息妫是这样一个隐忍而励志的人,桃花夫人的故事能被人传唱至今,靠的不仅是美若天仙的外表,更是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如一株娇艳却饱经风雨的桃花,永远盛开在了中国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