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朝与世家大族

2020-09-27 07:16:43 作者: 东晋王朝与世

经过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被迫南迁,司马睿在建康安顿下来即位。王导代表着江北大世族,带着资源和势力跟着司马家南下,对东晋有再造之功。不过强龙也需要地头蛇的扶持,当时在江南最有势力的是顾荣,他和王导联合起来支持司马睿的政权,才让摇摇欲坠的司马政权稳定下来。可以说,东晋王朝从一开始就得仰仗江南和江北世族的支持。

新建立的东晋政权实际的主导者其实就是这些大世族。我们熟知的“王与马共天下”就是这个时期。“王”指的是王导、王敦兄弟,后边的“马”才是皇帝所属的司马家。

当时东晋的主要军事实力都是在王导、王敦兄弟手中。晋元帝司马睿当然不甘心总是被王氏兄弟压着,所以一直找机会想削弱王氏的势力。他不断疏远王导,重用戴渊,刘隗,刁协等人,并让他们在扬州征兵,用来制约拥兵自重的王敦。公元322年,王敦发动叛乱,很快占领建康,戴渊和刁协被杀,刘隗北逃,王敦权势更是一手遮天。

司马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绍即位,就是晋明帝。晋明帝要讨伐王敦的时候,王敦突然病重。在病榻前他跟自己的幕僚商议后事,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就是再次发兵攻打建康,把司马家的天下抢过来;第二就是把军权交给哥哥王导,以后的事就让哥哥自己做主。

你看,说是“王与马共天下”,但是谁在前很重要,“王”在“马”前是由当时的实力决定的,皇帝没有自己的势力,也很憋屈。王敦采取了针对司马家的军事行动,结束以后,司马家还必须敬重王导,不能把他们王家如何。

其实整个的南朝都是这样,世族才是真正的老大。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世族才是更强大的一方。皇帝们只能小心翼翼的在这些世族中间周旋。

东晋时期有两个不同的势力范围和各自的军事力量。第一支是在长江中上游的荆州和益州,他们的代表有出自寒门的陶侃和世族桓温,这批人的目标是要北伐,打回老家去。第二支力量就是在长江下游的势力,他们属于北府兵系,都满足于南方的小日子,不喜欢北伐,甚至还很痛恨第一支力量去搞北伐,所以他们会在后边搞很多小动作去阻挠牵制北伐。

这两股势力一直明争暗斗,直到后来出身北府兵系的刘裕,才首次联合了两家。这也是因为刘裕不是世族,在南方没有自己的利益,所以他才能有决心去北伐。刘裕整合了两家力量之后,先是平定了孙恩、卢循之乱,然后又打败桓玄,后来,他先打到洛阳,到了公元416年,甚至带兵打进了长安。但是刘裕不是世族,他在南方的根基就不稳,也不敢在北方待太久,很快又带兵回到了南方。

刘裕回到南方之后,开始整顿世族,大力改革,推出了土改政策,当时叫“土断”。什么是“土断”?这个要从当时的户籍制度说起。当时人口的管理有两套并行的制度,“黄籍”和“白籍”,“黄籍”是当地南方人原有的户籍,而“白籍”是单独用来管理从北方迁移来的人口。黄和白指的是登记所用的材料的区别,“黄籍”用的是竹简,而“白籍”用的是当时的高级材料纸张。八王之乱的时候,北方大世族被迫南迁,不仅带着家人和亲戚,同时还有他们的门客和部曲,部曲就是他们自己的私人武装。这些北方人口逃难来到南方,本来属于临时暂住,所以就给他们搞了一个单独的户籍制度。

要明白这些北方大世族带着自己的私人武装,这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他们动用资金和力量,圈出大片的庄园,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经济。因为他们属于难民身份,朝廷就没有意愿向他们征税。结果他们站稳脚跟后就赖着不走了,同时由于还享受了不纳税的好处,顿时让“白籍”变成了一种特权的象征。可以想象,这其实就是在挖国家的墙角,而且越挖越大。因为很多人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想着逃避朝廷的赋税,来投奔这些“白籍”的大户。

当纳税人越来越少的时候,朝廷肯定就撑不下去了,所以必须改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黄籍”和“白籍”合二为一,从而取消“白籍”的特权。但是这样肯定会损害这些大世族的利益,他们就联合起来反对。桓温当权的时候试过,阻力太大,失败了。现在刘裕掌握大权,再一次尝试。

刘裕还同时精简政府,消除各种苛政,减轻百姓税赋,只可惜他在位两年就病死了。不过他的好政策被继承下来。到了文帝后期,南方出现了少有的兴盛,史书里的记载是“内外晏清,四海谧如”。

像刘裕这样的强人,虽然他敢动世族的奶酪,但是他心里也明白那些世族人还是瞧不起他。在《宋书》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中书舍人叫王弘,就是刘裕的高级秘书。有一天刘裕对他说:“你要是想提高自己的地位,你得去拜访一个大佬,他就是王球,因为他是世族王家的领袖。你得去他家里拜访,坐下来,那才算混的好,否则只是跟着姓刘的,姓殷的混,没有出息的。” 刘裕贵为皇帝,想照顾一下自己的秘书,去王家镀镀金。然后又补充说:“你到了王球家,就说是皇帝让你来坐坐的。” 王弘厚着脸皮去了王球家,也按照刘裕教的说了,但是王球根本不买账,直接就怼回来,说:“算了吧,别在我这儿胡扯”。王弘被羞辱了一番,灰溜溜的回来跟刘裕告状,刘裕也没有办法,只能摇摇头,咽下了这口气。

这其实是整个南朝的现实,任何的皇帝在第一等的世家大族面前也都是小心翼翼,忍气吞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