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顺治贵为天子,为何会出家?与一个和尚、两个女人有关

2020-09-27 21:35:46 作者: 康熙王朝:顺

历史上的顺治,普遍认为没有出家,而是死于天花;《康熙王朝》中的顺治,却跑去当了和尚。顺治贵为天子,好好的皇帝不当,为何会出家为僧呢?

顺治

汉朝之后的朝代,统治者都有比较推崇的宗教。尤其是清朝与元朝,他们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全盘儒化肯定难以做到,因而,他们对佛教也有几分敬意。

统治者推崇佛教的事虽然经常出现,但是除了像梁武帝那种极个别之外,很少有皇帝真的跑去当和尚。任何一位帝王,推崇佛教是为了稳定统治。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藏传佛教已经传入满洲人的统治区。努尔哈赤一边攻城掠地,一边信教,他经常手持佛珠,并在赫图阿拉建立佛寺。到皇太极时,盛京又兴建了实胜寺,藏传佛教在满清的影响越来越大。顺治的生母孝庄太后是蒙古人,从小就受到佛教影响,又年轻寡居,以信佛解脱内心苦闷。

孝庄

由于顺治的爷爷信,生母也信,在宫廷内外就自然形成一种佛法的氛围。再加上太监的怂恿,顺治帝从小就有“佛缘”。

但是,顺治皇帝亲政之初,受到儒家学术影响,想以文教治理天下,对佛教并没有情有独钟。顺治十年,顺治与大学士讨论天下治乱时说过:

“喇嘛竖旗,动言逐鬼,朕想:彼安能逐鬼,不过欲惑人心耳。”

到了顺治十四年,顺治一反常态,先后召见一批高僧进京。这其中,憨璞聪、玉林秀等僧人,对顺治百般诱导,想将其引入佛门。

顺治

《康熙王朝》中,也有一位和尚,对顺治影响甚大。他就是行痴,一位政治和尚。行痴为了一己之私,利用顺治的信任,不断地蛊惑他出家。

顺治年纪轻轻,涉世未深,很轻易就被行痴“洗脑”,从此对佛法极为热衷,开始萌生出家的念头。

痛失爱妃

顺治是一位情圣,对董鄂妃情有独钟,这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小两口心中只有彼此,但天不遂人愿,董鄂妃没能逃脱天花的魔爪。即使爱妃身患重病,但顺治不信医生,却迷信佛法,错过了医治董鄂妃的芨芨草。

董鄂妃去世了,顺治的心也死了,他觉得人间已经没有任何留恋,唯有遁入空门才能解脱。

顺治和董鄂妃

无可奈何

顺治虽为一国之君,但从未有过安稳日子,许多事情都身不由己。小时候,他稀里糊涂地登上皇位,却总是被多尔衮压制;好不容易长大,又要受到孝庄的干涉,还要和臣子博弈,和妃子周旋。世间种种不如意,只会加重顺治的厌世情绪。

作为儿子,顺治没有体会到母爱,因为他和孝庄一直处于隔离状态。从母子太庙对话可以看出,在孝庄心里,顺治的个人感受比起祖宗江山社稷显然微不足道。尤其是孝庄为了保全江山而牺牲儿子的做法,让顺治对家庭彻底失去眷恋。

孝庄

以索尼为首的大臣,联合起来逼顺治就范,这让作为帝王的顺治倍感无奈。堂堂帝王,眼看师傅遇难,自己又无能为力,那种歇斯底里的苍茫感,只有他能明白。他只想逃避现实,到佛门去寻求心灵解脱。

此外,常年被现实压制的顺治,必然也会产生逆反情绪,你们越不让我当和尚,我越想当和尚,看你们能将我怎么样?

已经超脱,没有后顾之忧

皇位是天下第一美差,也是天下第一苦差,强人坐上去能够苦中作乐,并大展宏图;弱者坐上去,简直就是如坐针毡,还会将社稷带入万丈深渊。顺治天生就不是那块料,他是被皇帝耽搁的情圣,坐在皇位上,害人害己。

最后,顺治自己也看破红尘,在口述完传位诏书后,便只身隐退。剧中,顺治之所以看中玄烨,一来是因为行森对玄烨的高度评价,出于对行森的信任,顺治也高看玄烨一眼;二来是因为玄烨智商、胆识确实出类拔萃,有帝王气象;三是因为玄烨受到孝庄宠爱,在政治上有强大的背景,能够坐稳江山。

顺治

秋媚说:帝王的职责庇护世人,佛家的追求普渡众生,虽方式不同,彼岸却是一致。顺治是佛系青年,终生追求的是解脱,当皇位成了禁锢他的牢笼时,他会不惜一切地挣脱,去寻求内心的岁月静好。不爱江山爱美人,不当帝王当和尚,这是顺治的个人选择,无所谓是非对错。只要心忧天下,顺治在野为僧,一样可以济世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