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杀子,弟弟弑兄,这一家人后来怎样?

2020-09-28 03:04:56 作者: 父母杀子,弟

常言读史使人明智,还可明得失而知兴替。这是因为万象更新却不离其宗,我们总能在历史中找到相似的情形来探求经验和教训而避免重蹈覆辙。而古代历史中更是无奇不有,让人叹为观止却又欲罢不能。而古代历史中关于孝的历史故事更是引人入胜,然而是非黑白相辅相成。其中有这么一家人,因为儿子太过孝顺而全家齐手想将其置于死地,如此匪夷所思闻所未闻,但结局却大为意外,让人难以置信。

要说古代历史记载中最为孝顺的人怕是非舜莫属,作为二十四孝中的首孝,他的故事听起来当真是刻骨铭心。作为后世人人称颂的圣人,他的出生却很卑微,虽为五帝之后但终究五世而成庶人,不仅家庭贫困,家人也时常虐待他。父亲是盲人而且性格暴躁,生母更是早早离他而去,随后父亲续娶还生了个弟弟。历史记载”父顽、母嚣、象傲“,简单的六个字生动地体现了舜所处的环境,然而这些情况并不稀奇,即使当下也未尝没有。不过舜的一味忍让使得他们开始变本加厉。其父老来得子,更是宠爱有加,而继母两面三刀总想独占家业,弟弟桀骜不驯更是丝毫不将兄长放在眼里。三人终于串通一气,要杀了这个”眼中钉“。

然而面对狂风暴雨的蹂躏,舜依旧丝毫没有逾矩,面对父母的百般刁难,他始终孝顺恭敬;面对弟弟的无理挑衅,他仍旧友善如初。使得三人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理由下手,长此以往反而成全了舜,使得他的孝行不胫而走,成为村里人人称道的榜样。后来尧帝选拔人才想从中找到合适的继承者,而舜所在村落的族长无疑将舜推荐给了尧。再听了舜的事迹后颇为惊讶,决定以儿女下嫁以考察其德行是否属实。结果不言而喻,他不仅让妻子同样孝敬父母爱护其弟,还事必躬亲带领百姓耕山建屋并礼乐教化蔚然成风,使得许多零散的村落相聚而居以至于都邑。看到如此能干品行端正的尧帝喜不自胜,还亲赐牛羊布衣,为其修建仓房。

这无疑让家中三人更为妒忌,财货置于前再也顾不上其他,终于趁着舜修补屋顶的时候点火烧仓,眼看命悬一线,舜灵机一动借助身旁遮阳的斗笠才得以落地不死。其父眼看此计不成,心下又生一计,趁着舜掘井找水的时候突然封土于上,随后将其活埋。事后,三人瓜分舜的财产,弟弟霸占了舜的两个妻子和财物,其父母则瓜分了舜的仓房和牛羊,三人阴谋得逞兴高采烈。然而没过多久,舜又出现在他们面前,原来舜有了前车之鉴所以挖井的时候多挖了一条通道,当日事发之时他便从通道中逃生。在外躲藏之时心有所想,最终确定再次回到家中,而且孝行更为谦恭诚恳。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们三人非要杀舜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后来结局如何?不过史书只将三人作恶的经历详加描述,对于后来只是一笔带过,为何如此不得而知。不过在《竹书》中的记载却让人大跌眼镜,据说当时尧帝的位置共有三方人觊觎,分别是放齐支持的丹朱也就是尧的儿子、驩兜支持的共工以及四岳支持的鲧,而其中势力最弱的便是丹朱,为了能让丹朱顺利继位,尧采取了迂回策略,先扶持声望正隆的舜继位,让舜帮助丹朱建立名望随后禅让于他。而《史记》中也有舜禅位给丹朱的记载。无奈舜深得民心,丹朱成了空壳,尧只好私底下做些手脚,而暗示瞽叟并鼓励象取而代之也不无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三人非要杀舜的原因。后来舜称帝以后,三人见大势已去而一改往昔态度。

历史记载舜六十一岁回乡看望父亲时候依旧恭敬谨慎,可见其父应当是长寿而且善终的,推及其兄与继母应当也是如此。有人说舜作为帝王将相,对于笼络人心自然了然于胸,而原谅三番五次要他性命的人无疑是最成功的案例。当然,无论是阴谋还是臆测,圣人之所以万世称颂正是世人的认可,只要有益于百姓的福祉,阴谋阳谋也就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