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发生在姜维北伐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姜维、谯周、司马望和邓忠。故事梗概如下:
得知诸葛诞在淮南地区起兵叛乱的消息,姜维大喜,立即上书后主刘禅,要求出兵北伐。中散大夫谯周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不理朝政。在这种情况下仓促北伐,姜维不但无法取得胜利,还会令国力越发衰落。
于是,谯周下了一篇《仇国论》送给姜维,希望以此劝阻姜维。不过,姜维并没有听从谯周的劝阻,率部开始北伐。战前,姜维向部将傅佥问策。傅佥认为,魏军粮草都在长城一带,应该直取骆谷,越过沈岭后进攻长城,将粮草烧毁,之后再进军秦川,占领中原则指日可待。姜维依计而行,北伐大军主力随即向长城进军。
此时,镇守长城的魏军将领是司马昭的族兄司马望。得知姜维前来,急令王真等二将在城外二十里处下寨。在两军进行的首次较量中,傅佥大获全胜,司马望只得退入城中坚守。谁知到了当天夜里,姜维命人一边在城下放火,一边将火箭射入城中,长城陷入火海之中,城池岌岌可危。
就在此时,邓艾之子邓忠率部赶到救援。姜维误以为邓忠是邓艾,亲自领兵出战,并与邓忠单挑三、四十个回合,结果打成了平手。之后,姜维诈败,想射死邓忠,又被邓忠躲过。姜维趁机夺过邓忠手中的兵器,邓忠只得拨马而逃。就在此时,邓艾率部赶到,双方混战一番,各自回寨。此后,姜维听说诸葛诞在淮南兵败,心知难以获胜,便全军撤回汉中。
小说中提到的此次长城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时间是在蜀汉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当时,诸葛诞发动淮南之乱,司马昭调集二十多万大军前去平叛,关中及中原地区兵力空虚。姜维见状,立即挥军北伐,于是便有了后来出现的长城之战。
与历史的真实相比,小说中提到的谯周撰写《仇国论》劝谏姜维之事可谓有真有假。《仇国论》确为谯周所撰,目的也的确是希望停止北伐。不过,此事并非在姜维北伐前夕才发生的,而是谯周在与尚书令陈袛在朝廷上就是否应该继续北伐展开激烈争论后撰写而成的。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蜀汉将领傅佥,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傅佥是蜀汉中后期的一员悍将。傅佥的父亲名叫傅肜,当年曾跟随刘备参与了夷陵之战,并在战斗中壮烈殉国。傅佥长大成人后,得到后主刘禅的重用,担任关中都督,负责汉中地区的防御。不过,傅佥时候与姜维一起参与北伐,在史料中没有记载。小说中提到的被傅佥活捉及斩杀的王真等二将均非真实的历史人物,仅为艺术形象。
说到长城之战的本来面目,比小说的描述要简单得多。据《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姜维出兵后,很快便进至芒水一线,司马望与邓艾屯兵长城,据险而守。姜维发动多次进攻,均被司马望和邓艾击退。此后,姜维得知诸葛诞被歼灭的消息,全军撤退,北伐之战也宣告结束。
小说对于此次战事的描述中,有一个较为有趣的情节,该情节也引起了三国武评爱好者的关注。按照小说的描述,姜维与邓忠曾经有过近四十个回合的较量,结果不分伯仲。按照这样的战绩,在《三国演义》后半部出现了五大高手:姜维、夏侯尚、邓艾、邓忠和文鸯。从彼此的单挑战绩来看,邓忠的武艺可能稍逊于姜维,但列入小说后半部的五大高手之一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小说后半部武艺最高的又是哪位呢?欢迎讨论。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