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之中,神农氏遍尝天下百草而开创了中医之道,在很多人心中上古药材多是自然产物,但实际上早在三千多年之前,古中国就有人工加工而成的中药材,那便是阿胶。
根据出土于马王堆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的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以清煮胶”的记载,由此可见早在先秦之前阿胶已经有了入药的先例。
实际上中国人制胶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商周时期,在《周礼·考工记》古人对各种动物熬制的胶进行了明确分类“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
不过由于历史久远,中国古人对动物胶的运用细节已经不可考究,唯独被用于中医药的部分得以传承并在历代传承中逐渐发扬光大。
秦汉时期驴皮胶入药已经成为了极为普遍的现象,其“阿胶”之名最早可见于汉代《淮南子》的“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
与此同时成书于汉代的《神农百草经》中已经出现了关于阿胶功效的具体记载,而东汉年间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及《金匮要略》中收录的阿胶药方多达十二副之多。
平心而论汉代确实是阿胶成名的重要时期,因为真正令阿胶走进达官贵人视野之人也在汉代,他便是号称有八斗之才的曹植。
曹植在和大哥曹丕争夺继承人失败后被封为东阿王,在东阿才华横溢的曹植写就了《飞龙篇》,赞美阿胶是仙人所赐的“仙药”,可以“还精补脑”。
虽然曹植并没有继承曹操之位,但他的才华在崇尚清谈的魏晋时期十分受人尊崇,因而他夸赞过的阿胶也是身价暴涨,晋朝时阿胶已经成为了宫廷贡品之一。
到了唐代,阿胶已经成为了公认的滋补佳品,唐太宗甚至让人到东阿将阿井封存,宣称只有得到官家的命令才能开井取水熬制用于进贡的阿胶。
而且唐朝医学家还发现了阿胶的新用法,唐代医书《药性论》曾有记载,阿胶“主坚筋骨,益气止痢”,阿胶成为了当时功效广泛的滋补上品。就连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都曾“暗服阿胶不肯道”。
宋朝时期宋仁宗赵祯下令组建校正医书局,收录天下医学经书进行汇总,阿胶诸多的功效令其再次名声大噪,从皇家贡品再次“飞入寻产百姓家”。
宋代大儒朱熹曾修书劝说自己年迈的母亲“阿胶丹参之物,时以佐之”,可见当时阿胶滋补的功效已经被世人所接受。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修撰《本草纲目》时将阿胶列为“上品”,称其为“补血之圣药,久服轻身益气”,且能“清肺益阴而治诸症”,阿胶圣药之名自此流传。
清朝末年阿胶再度迎来了让它闻名于世的“贵人”,那便是慈禧太后,相传慈禧对阿胶的喜爱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几乎天天都要服食。
1896年清末重臣李鸿章曾奉命出使英国,慈禧太后在其临行之前对其大加赏赐,而阿胶便是赏赐品之一且特意吩咐李鸿章要定期服食。
其实近现代阿胶之所以拥有偌大的名声和慈禧太后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如今传承三千多年的阿胶也和人参、鹿茸并成为“中药三宝”。
参考资料:《清实录》、《清稗类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