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与御医到底是什么区别?

2020-09-28 09:15:48 作者: 太医与御医到

在很多宫廷题材剧中,经常会听到“太医”和“御医”这两个称呼,很多人将二者混为一谈,实际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御医”这个称呼,一听就知道要高大上的多,凡是与“御”字沾边的,都代表是跟皇帝分不开的,例如御花园、御膳房、御前侍卫等等。广义的“御医”指的是宫廷御用的大夫,也就是为皇帝和皇室人员看病的人,而狭义上是指给皇帝看病的大夫。简单地说,并不是所有宫廷医生都能给皇帝看病,能够给天子看病的才能称作御医。但是也有将御医赠予重要的功劳勋著的大臣,短期或者永久贴身保健治疗。比如,晚清一品经略督臣傅振邦,边疆战事吃紧,他每克必胜,救国朝于危难,由于阵前督战腕部受重伤后,依然还在肩负国家重任,皇帝便赐御医专门负责他的伤病及健康。

御医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皇帝的安危,因此即便他们地位低下,但是一旦能够治愈皇宫贵族的病,得到皇族的信任,那他们就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然而也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诊治失误,抑或是皇上的一念之差,这些荣华富贵就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甚至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宫廷剧中经常有这样的画面:皇帝某个宠妃在难产生子或病危的时候,皇帝会说:“要是治不好,朕让你们全都陪葬”。听到这话,御医们个个都是心惊胆战。

而“太医”呢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皇家的医生,《汉语大词典》里解释为古代宫廷中掌管医药的官员。也就是说在皇宫内看病的都叫作太医,只是这太医也分三六九等,最高等的当然就是给皇帝、皇后看病的御医了,而低一等的就是给嫔妃和皇子们看病的太医,再低一等就是给宫女太监看病的太医了,其他宫外的皇室成员也可以传唤宫内的太医。所以说在宫里做医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主要还得看你是给谁看病的。

清朝之前御医和太医还是分得很清楚的,清朝的时候“御医院称作太医院,而御医们也就统称为太医,但并不是所有的太医都被尊称为御医。这太医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当的,每年宫里的太医都是有定数的。《清史稿》有记载:太医院的大夫也分级别:第一等为“御医”,仅有13人,雍正乾隆期间为七品,和县令级别相同;第二等为“吏目”,八品与九品各13人;第三等为“医士”,共20人,“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为“医生”,有30人,无品,与现在医院里的助理医师一样。

例如《甄嬛传》里的温实初,起初他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太医,只是为一般的位分不高的嫔妃们诊治,他研制出治疗时疫的方子之后,在甄嬛的帮助下得到了皇帝的重用。但其实每一位嫔妃几乎都有一个比较信任的太医,所以尽管温实初得到重用,皇后和位分高的妃子们还是不会用他,只有甄嬛一直信任并重用他,随着甄嬛在宫里地位的提高,温太医在太医院的地位也随之提高,直到最后达到与”御医“同等的地位。

因此太医的地位也与他所服侍的嫔妃分不开,当然太医们的生死也与这些人分不开,无论是地位高的御医,还是地位低的太医,都是脑袋别裤腰带上去诊治,稍有差池就要脑袋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