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穿越这个话题,很多人可能首先会想到两汉时期中间的一个皇帝,过渡性的皇帝王莽,王莽这老头的行为各种特立独行,实在是太不一般了。他当皇帝的时候推出了各种经济改革措施,王田、私塾、赊贷、五军制都是前卫措施,远远超越他的时代。思维之奇异,脑洞之大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王莽当政的时候,很多政策都远超当时的时代,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朝后期,而王莽在明朝的1000多年之前就提出了贷款制度,做生意可以向国家贷款,国家收利息,他还实施土改,把土地资源国有化,再分给贫民,老百姓也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禁止私人买卖,和现在制度很像是吧?还有他还建设了2000个廉租房小区供平民居住。
可见有人说也是来自于高房价时代,而且他还鼓励发明创造,当时有个人自己建造飞行器,王莽是大感兴趣,亲自接见了他,当然最后是失败了,不过他也因为关注这些东西,被儒家骂的是狗血淋头。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他痛恨奴隶制,禁止买卖人口具有平等思想。但是这些政策在他去世以后,大多数都被废除了,但是他的做法实在是太超前了,整个社会都根本没做好迎接他改革的准备。最后只能是失败了。
徐寿
其实除了王莽以外,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堪称是开启穿越模式的人物。这个人是清朝人,公元1818年,这一年注定全球都不平凡。在这一年,拿破仑被流放到一个小岛上,而在东方一个理科学霸则穿越到了江苏无锡的一个没落地主家庭。这个人就是接下来要说的姓徐叫徐寿,号雪村。 真的叫雪村,不是唱歌的雪村,名字一模一样。
徐寿徐雪村这人从小就天赋超标,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是高高在上比翼双飞。徐寿5岁就没有了父亲,但是他的母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日后高中状元当个官。所以从小就聪明的学术不仅是饱读诗书,而且对很多古文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无论是母亲还是外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然而在过去的科举考试中,徐寿最后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后来母亲去世了,也让徐寿学的更加痛恨,学八股文没有用。在这之后他就毅然放弃了科举,开始学什么,开始学经世致用之学。就是现在说的科学,不过在当时根本没有进行科学教育的学校,而徐寿更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家,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和现在的科学理念完全相符。他翻遍了历代的科技典籍和西方的科技著作,自己制造过指南针、象限仪,甚至是结构极为复杂的自鸣钟。此外他还研究制造出了好几种古代乐器,而这几种古代乐器也带领徐守走向了很宽广的科学之路。
有一天他在县城里修理七弦琴的时候,当地有一个举人姓华,华举人在旁边看,觉得徐寿是一个可塑之材,于是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介绍自己的两个儿子。在当时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能够学到的科学知识确实有限,所以徐寿几个人也结伴到处寻找科学发烧友,只要弄到一本科学书,就相互传抄,学习新知识,相互交流。
徐寿和华恒芳一起到了上海,拜访了当时对数学、天文学、力学、植物学都有研究的近代著名科学家李善兰,还在上海购买了博物新编和一些国外科技著作,还采购了一些物理实验的仪器。回到无锡以后,徐寿自己仔细研习,他根据书本上的提示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为了攻读光学,因为买不到三轮玻璃,他就把自己的水晶图章磨成三角形,用来观察光的七色光谱,他发奋攻读,很快掌握了很多物理知识,那是他认真研读了博物新编中关于现代蒸汽机的原理,还经常跑到西洋人的轮船上研究其造法。
在当时那个年代,徐寿的行为完全是异类,更是引来了不少关注。不过很快他的事也传到了当时洋务派曾国藩耳中,正在为洋务运动发出了曾国藩马上派人把徐寿请到了安庆,到了安庆机械所。
1962年4月,徐寿等人来到安庆军械所之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自制轮船。可是依照当时国情来看,自制轮船谈何容易。中国古代的时候,造船业规模虽然一直是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很多都是以人力和风力为动力的原始木船,这和西方近现代的蒸汽船为动力的铁甲船一对比,差别就太大了。
不过关于轮船的核心技术,蒸汽机,徐寿早就从西方的机械书中学习到了烂熟于心,而擅长数学的他那个朋友华蘅芳,则在测算、绘图、配置动力方面给予帮助。三个月之后,中国自制的第一台蒸汽机诞生,1964年徐寿等人就制造出了第一台完全国产的蒸汽船黄鹄号,而黄鹄号这艘船试航完毕靠岸的时候,曾国藩对徐寿等人赞不绝口,说洋人之技巧我中国人也能为之。第一艘蒸汽船的落成也使得徐寿在科技界名声大噪起来,之后他更是获得了一幅当时清朝同治皇帝御赐的天下第一巧匠的匾额。
1867年徐寿也因为出众的才学被调往从事军工生产的江南制造总局,但是它并不满足于现阶段只求技术而不追求科学原理的洋务派思想。一上任他就根据民族的刚需向曾国藩递交了4项建议,分别是一开煤炼铁,二自制大炮。 三操练轮船水师,四翻译西方图书,但是曾国藩和徐寿在思想上还有一定的差距,那个时候曾国藩只想利用洋技术造出轮船就行,但是对于本国的科技发展和学习西方的真正的科学理念并不太上心。当时曾国藩就拒绝了,被曾国藩拒绝以后,徐寿并没有善罢甘心,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又找到了江南制造局的几个主管人员,先以试探的口气翻译了几本西方的科技著作。这书翻译出来以后,曾国藩一看翻译的不错挺好的,马上就改变了反对态度表示支持。
同意徐寿带领人开始大量翻译西方图书,这一翻译书就是17年,最后一共翻译多少?翻译了137部,一共290万字。在这其中徐寿更是以化学翻译最为出名,所以被称为现代化学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