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官员自杀成潜规则,但偏偏有人不信邪,敢于打破潜规则!

2020-09-30 17:26:14 作者: 西汉官员自杀

俗话说,无规矩成方圆。这个世界到处都是规矩,有的是明规矩,比如法律法规,比如企业的员工手册。有的则是潜规则,比如有的企业里要学会奉承领导,否则可能即便再能干,也无法得到提拔。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之一,但在西汉当官可不是一件好差事,因为相对其他朝代,西汉官员的自杀率可以说是最高的。

原因就在于,西汉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如果犯了什么事,在宣判之前,就要选择自杀。

1

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最早来自于汉文帝时期。

汉文帝有个舅舅叫薄昭,当时被封为轵侯。这个人也是做过一些好事的,周勃就是在他的力保之下活下来的。

不过,这个人仗着自己是汉文帝的舅舅,平常是奢靡无度,骄纵不羁。当时有个大臣叫钟毓,他在平叛时将薄昭的侄儿薄贵给杀了。

薄昭记恨在心,找了个机会,擅自将钟毓给杀了。

这自然是引起了汉文帝的震怒,大臣张苍和周兴劝薄昭自杀,但薄昭拒绝了。而此时薄太后与一众皇亲国戚则联名保薄昭。

为此,汉文帝召薄昭进宫,并且在宫中设下薄昭的灵位祭拜。薄昭见状,于是自杀。

薄昭死了,而这个传统则一直保留了下来。后来西汉的重臣李蔡、庄青翟、赵周、翟方等等,都继承了这个传统,只要一被调查,马上就选择自杀。

2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下去,但偏偏却有人要打破这个传统,这个人就是汉哀帝时期的丞相王嘉。

汉哀帝非常宠信一个叫董贤的人,动不动就赏赐董贤,甚至还想给董贤封侯。

汉哀帝的这种不正常行为自然受到了时任丞相的王嘉的规劝,说汉文帝、汉武帝的那些宠臣,没一个有好下场的,陛下你如果真的喜欢董贤,也要懂得克制,不要害了他。

但王嘉的这些话并没有让汉哀帝醒悟,反而是对王嘉怀恨在心。

恰在此时,东平王刘云被人诬告谋反,廷尉梁相等人请求将东平王带回京城复审,但这却遭到了汉哀帝的忌讳,认为梁相是在向东平王示好,于是梁相等人被罢官免职。

后来,汉哀帝大赦天下,王嘉趁机向汉哀帝求情,说梁相这些人都是栋梁之材,朝廷失去他们太可惜了。

但汉哀帝却很生气,加上王嘉又不同意汉哀帝给董贤增加封地,马上就安排人调查王嘉,一些大臣也趁机弹劾王嘉。

按照传统,王嘉这个时候应该自杀了,甚至,丞相府的属官还给王嘉调配好了毒药,但王嘉却拒绝喝。

同时,他还穿戴好衣冠,大摇大摆地到廷尉府去报到了。

这下可把汉哀帝气得够呛,他没想到王嘉居然不守规矩,没自杀。但这既然是潜规则,王嘉不自杀,汉哀帝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派出官员去调查和审查。

只不过,查了半天,却什么也没能查出来。于是这些官员们开始各种羞辱王陵。

被关押了近一个月的王陵最终绝食而亡。

虽然王嘉严格上来讲也是自杀的,但相比其他人而言,要光明磊落得多。

3

贾谊在《治安策》中曾提到,大臣是皇帝身边的人,就算有罪,也不应该像老百姓一样受刑。如果是小罪,就应该罢官免职、撤销封地、贬为庶民等等,如果是大罪,那么在宣判之后,就应该选择自杀。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许多大臣们听说有关部门要调查自己了,干脆一死了之,自杀了算了。

那么王嘉为什么不自杀呢?其一,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无罪。

王嘉获罪,起因是因为他举荐了梁相,而后来审判的官员们,也是从这方面入手,希望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而在接受审判时,王嘉给出的答案则是,他认为梁相等人都是优秀的官吏,他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出于爱惜人才,并非是要袒护他们。

结果,审判的官员给出的反对理由是,天下那么多人,为什么不抓别人只抓你?肯定是你犯了大罪。

这完全是一种强词夺理的言辞,我们也可以看出,王嘉实属冤枉。其二,王嘉是一个君子。

在属官们劝他喝毒药的时候,他说过,“我位列三公,如果有罪,就应该接受审判,给国家一个交代,偷偷摸摸喝毒药是妇人干的事。”

再者,之前有个叫孔光的人带头弹劾王嘉,但当被问到谁是贤能之时,谁是奸臣时,他说,“孔光、何武是贤能,董贤是奸佞。”

可见,王嘉是一个正人君子,虽然孔光弹劾过他,但他的心中却并未存私怨。最后,王嘉为什么会选择绝食而亡呢?

我想是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不堪受辱,另一方面则是对皇帝的失望。就像他说的,自己不能举荐贤能,不能扫除奸佞,罪当死,死而无憾。

4

王嘉是一个忠臣,是一个敢于打破潜规则的人,只可惜生不逢时,就像诸葛亮说的那样,“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