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文帝拓跋宏亲书:吊殷商忠烈比干文碑

2020-10-06 22:39:42 作者: 魏孝文帝拓跋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 》位于卫辉城北7.5公里比干墓祠。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一月刻立。原碑早已不存,宋元佑五年(1090年)九月重刻。高2.56米,宽1.36米,篆额“皇帝吊殷比干文”7字,碑文为孝文帝元宏撰文,无书丹者姓名,传为崔浩书。

楷书,28行,行字46个。碑阴刻文4列,前3列从吊官82人题名,最后1列为宋吴所撰“碑记”,林舍书丹,楷书。记中说,此魏时所立《吊比干文碑》“久已为乡民毁去,赖民间偶存其遗刻”,“幸遇圣振,再获刊勒”。并对孝文帝来比干墓吊祭的时间作了孝释。

孝文帝吊比干庙之事,据《魏书·高祖纪》为太和十八年十一月,车驾幸邺。十四日,经比干之墓,亲为吊文,橱碑而刊之。碑文字体方整,笔画瘦硬峻直,两端方而粗,犹如硬骨。杨守敬《学术迩言》评曰:“瘦削独出,险不可近”,为“北碑之杰作也”。故为书家所珍重。《金石录》、《金石萃编》等书均有著录。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祖籍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鲜卑族。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为李夫人。

皇兴三年(469年),册立皇太子 。皇兴五年,受禅即位,年号延兴。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着手推行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动改革。整顿吏治,设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进行政治改革,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的全面发展,史称“太和改制”,有效缓解民族隔阂,对北方民族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4月26日),驾崩于谷塘原行宫,时年三十三岁,追赠孝文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