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春秋战国时期,得士是很重要的。因为战国时期的士人含金量是十分高的,得一人可得天下那种。比如我们熟悉的管仲、乐毅、廉颇、蔺相如、赵奢等都是很牛逼的士。
齐桓公用管仲,称霸诸侯;燕昭王用乐毅,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赵王用廉颇、蔺相如等得以与强秦抗衡。
不过他们这些个高逼格的士是在国君手下谋差事的。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士是专门给公侯家做门客的。这些所谓的公侯一般是诸侯的儿子什么的,人们叫他们公子。他们求士,多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达到被国家重用,威慑敌国的目的。
那时候的情况是,不仅主子选择士人,士人主子。门客会自己选择他们喜欢的主子去投奔。
当时有四大有名的君子: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
这几个君子中,信陵君和平原君是公子,孟尝君是公子田婴的儿子,孟尝君则是因为功劳被封君子的,都是有钱的主儿。
这四大君子都是以能得士而闻名诸侯,他们都用自己手上的钱来养士。其中信陵君的士多是隐士之辈,春申君的士不大清楚结构,平原君的士多是有些身份的。只有孟尝君的士比较特别,他的士什么样子的都有。鸡鸣狗盗之徒、坐过牢的他都来者不拒。所以孟尝君能得士的名头比其它三个君子都要响亮得多。
尤其是后来孟尝君在秦国差点儿被秦王杀掉,正是靠着鸡鸣狗盗两位才逃出了生天,更让人觉得孟尝君能得士。
可孟尝君真的能得士吗?
王安石可不这么认为。
王安石说:“孟尝君虽然靠着手下的门客从秦王手里捡回一条小命,但他手下的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怎么能说是得士?他要是真能得士的话,凭借当时齐国的强大,得一个士,抵制秦国完全不是问题,又哪里需要借助鸡鸣狗盗之徒来逃生?就是因为他都招了些鸡鸣狗盗之辈,真正有大才的人才不愿意归到他的门下啊!”
王安石的这段话,说得入木三分,直言孟尝君不能算是得士,顶多算个混混头子。
这话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
孟尝君这个人长得不太高,又很要面子,心胸十分狭窄,睚眦必报。他逃难逃到赵国,赵国的平原君十分客气礼貌的接待他。赵国人也一直听说孟尝君很不错,就以为他是个像平原君那样高大伟岸的,结果一看 ,原来就是一个矮小样貌普通的人,有点失望地说:“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
这孟尝君听到之后很是愤怒,他的门客直接就把这个地方一个县的人都杀了。
可见孟尝君行事,和强盗头子差不多了。
司马迁写史记孟尝君列传的时候还专门跑到当时齐国所在的薛地去考察过。那个地方的风气很不好,民风十分暴躁。当地人说是因为孟尝君当时把那些暴躁游侠,坐过牢的犯过事的人都招到薛地来的缘故,当时这样的人差不多有六万多家。这些人生生把薛地的风气乌化了。
那么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孟尝君他招来了六万多家的士,却常常如丧家之犬一样被赶得到处跑?他手下的士,质量很差,格局很小啊。
孟尝君本是齐国人,秦国给他点好处他就跑到秦国去任职,结果在那边被人离间了丧家犬一样跑回了齐国。齐国又给他做了相国,他也不顾及齐国的利益就一味地要拿齐国的人力去报仇,还想要问西周天子借兵借粮,一点大局观都没有。
甚至后面为了自己的私利,劝秦国攻击齐国。孟尝君处世毫无原则。
反观信陵君,他喜欢那些隐士高人,也特别能够礼贤下士。他在魏国却能够知道赵国王宫里的事儿,他带兵一出,赵国邯郸之围立解。他返回救魏国,其它诸侯国都把军队给他率领去攻打秦国,把秦国打得落花流水。他在世的时候没有人敢动魏国分毫,连秦国都急得要用反间计来对付他。
信陵君的格局也大,也有原则。
他几次大出手都是为了魏国,为了大局考虑。甚至于他那么能干的人被魏安釐王怀疑了也只是交出兵权,宁愿用酒色来麻痹自己,也不再离开魏国。
信陵君死后汉高祖刘邦竟然还要派人为他守墓。
而孟尝君死后,子孙都被人灭光了。
什么样的主子,手下就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信陵君的士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他,他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哪怕自尽也要朝着他在的方向;孟尝君的门客在孟尝君失势的时候全都一哄而散。
所以王安石说:“孟尝君能得士就是个大大的笑话”,这话一点也不错的。
做人嘛,格局还是要大一点,孟尝君做人的格局太小了。
#历史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