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田文,是个欺世盗名之辈吗?他为何要两次背叛自己的母国

2020-10-09 22:36:31 作者: 孟尝君田文,

战国四公子,分别指的是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以及赵国平原君赵胜。

为啥称呼他们为战国四公子呢?难道说他们都是国王的子嗣?类似民国四公子都是巨富官绅的子嗣?其实并不是这样。

主要是这四个人,在各自的国家,拥有绝对的权力。而且喜欢招贤纳士,收养了大量门客。因此才会被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很多人对孟尝君是有意见的,因为这哥们,作为齐国贵族,居然先后在三国出任相国之职,大有叛国的意思。因此孟尝君田文,身上背负着各种欺世盗名的罪责。

孟尝君的身份,注定了他和商鞅、李斯、苏秦、张仪这些人不同。

孟尝君田文,又被称之为薛公,因为他继承了自己老爹田婴的封地薛地,正儿八经的富二代、官二代。

这还不算最关键,最要命的是,他老爹田婴是齐威王田因齐的儿子,也就是说,孟尝君田文,乃是齐威王的孙子。

这一层关系可就要了命了,因为田文是正儿八经的齐国王族,所以田文势必是要为自己的祖国卖命的。因此他不能像商鞅、李斯、苏秦和张仪这些人一样,到处乱窜。

这些人都是寒族出身,就算有公卿之后也无伤大雅,战国时期求贤若渴的君王不少,因此人才流通很正常。而田文绝对不行,因为他继承了大量齐国王族的资产,自己也是齐国王族之一。

田文靠着老爹留下来的遗产,开始招揽各路英雄。田文本人没有太大本事,但是他有钱啊,有钱就能招揽英雄,所以田文手下门客几千人之多,且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本领。

这个时候秦昭襄王四处求才,他得知薛公手下有很多能人异士,便打算将田文弄到秦国来做丞相。面对这种诱惑,田文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他是怎么处理的呢?

田文选择了接受,这是他走错的第一步棋。你是齐国王族,你所有的钱都是齐国王族的资产,你拿着齐国王族的钱招揽了大量门客,跑去给秦国效力?这换谁都不能接受。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史记》

因此齐国上下,对孟尝君田文的声讨,是此起彼伏,络绎不绝。而田文则自顾自在秦国做丞相那么他能够有好结果吗?

田文叛秦归齐,门客起到了关键作用。

你是齐国的王族,这个身份就是一个烙印,秦国人就真的会信任你吗?果不其然,秦国人开始非议,认为孟尝君这个人始终是齐国王族,他什么事儿都会先替齐国着想。让他做了丞相,那秦国还不完蛋?

秦昭襄王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啊,于是就把刚刚招揽来的田文给罢免了,甚至打算要将田文囚禁致死。

田文提前得到了消息以后,打算通过秦昭襄王的宠妾向秦昭襄王求情放了他。可是宠妾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得到田文那件白色狐皮裘。这不是为难人吗?

宠妾明知道,田文的白色狐皮裘已经送给了秦昭襄王,而且天下只有一件,却偏偏要那一件。这个时候田文手下有个偷东西的好手,进宫把这件衣服偷了出来,这才挽救了田文。

田文出逃的时候,时间太早,鸡叫的时候才能开城门。为此田文手下一个口技能力很强的人,学了几声鸡叫,其他鸡跟着叫,守城人才放他出行。

田文能够逃过一劫,都是这些有特殊技能的门客给了他巨大的帮助。过去其他门客还嘲笑这两位,认为他们能力太低下,现在才明白孟尝君的眼光有多深远。

回到齐国以后,田文以自己声威,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齐国的丞相。那么田文会在齐国如鱼得水吗?

田文再次背叛母国,联兵伐齐。

回到齐国以后,田文的确过了一段很舒适的生活。因为他的名气比较大,手下门客又比较多,所以深得齐湣王的器重,一直担任齐国丞相。

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闵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闵王,闵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宫门以明孟尝君。闵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闵王许之。---《史记》

但是田文这个人小心眼,他跟秦国结仇以后,一直想找机会收拾秦国。于是借着与韩、魏两国联合攻楚的时机,他将矛头对准了秦国。大军一路打到了函谷关内,以秦国的妥协而告终,田文在诸侯之中的威信也就树立起来了。

连秦国他都敢动,还有哪个诸侯敢得罪薛公田文呢?这个时候齐湣王很自然地开始怀疑田文的野心,毕竟田文是有继位权的,而且势力又这么庞大。无奈之下,田文只好借病归隐,随后逃离齐国,前往魏国做丞相。

去魏国也就算了,可是田文这家伙又记恨起了齐,不惜让魏国和秦国、赵国联盟,一起攻打齐国。齐湣王因此战死,孟尝君田文就这么害死了自己母国的国王,不被世人唾弃才怪。

田文这个时候,真正做到了一怒而诸侯惧的地步,但是他的名声在齐国也是坏掉了。其他诸侯国难道瞧得起他这种行为吗?当然也是很不屑的。

因此田文死后,齐国和魏国两国共同将他的封地薛给灭掉了。薛公田文的几个儿子还在那儿争夺遗产,可谓是悲哀至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