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领袖在他的《沁园春·雪》里有这样的一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有这样一句话是说"功莫大于秦皇汉武",秦皇汉武在中国历史上有这巨大的重量,他们的太子却是中国历史上两桩令人惋惜的悲剧。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秦皇汉武的太子,两个经历极其相似,结局也极其相似悲剧的王朝继承人。
秦始皇的太子是他的长子,扶苏,史称公子扶苏。扶苏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
秦朝法度森严为历朝历代之冠,这其中有秦国依靠法家崛起,因此重法轻儒,行王霸之道。
公子扶苏是始皇帝长子,受嫡长子承嗣的观念影响,始皇帝非常看重扶苏对他的培养也不遗余力。
扶苏在众多博学之士的教导,出类拔萃,成年后开始参与朝政。渐渐的父子俩的观点开始有了分歧。
特殊时期成长起来的始皇帝是刚强的铁血性格,像是无比凶残的猛兽,会撕碎他面前的一切阻拦,无论敌人是什么。
扶苏是温和,他看到了父亲苛政之下即将反弹的危机,希望以一种怀柔的方式来化解这份危机。
两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秦朝长治久安,却背道而驰。虽然能够感觉到儿子的政治也是可行的,始皇帝还是一意孤行的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治理国家,然后把扶苏一杆子捅到北边修长城,是疏远,也是保护。
始皇帝想不到他会暴毙,没来得及镇压全部的危机,留下来的是一个即将爆发的炸药桶。胡亥继位,假诏公子扶苏自杀。
纵观后世,有多少太子会乖乖听从父亲的旨意去自杀,特别是在“素有贤名”,手边还有蒙恬修筑长城的兵团,名义和实力都有的情况下,有多少人会选择自杀?恐怕早就起兵造反杀他一个血染青天了。
扶苏的贤,扶苏的孝,以及扶苏对父亲的信任,面对矫诏,他选择了死亡。
刘据(前128年—前91年),汉武帝刘彻嫡长子,因生母为卫皇后,故称卫太子。卫皇后是我们所熟知的卫子夫,刘据的舅舅,也是大名鼎鼎的卫青。
汉朝皇帝培养太子的制度也是历朝之最。汉朝皇帝确立太子之后,会尽量放宽对太子的政治限制,让太子可以慢慢的组建自己的班底,参与执政,同时也会慢慢增加太子的权势。
汉朝太子的势力,几乎等同于国中之国。这样的制度优势会让老皇帝故去之后,新皇帝很快就能够掌控天下,避免政权交替引起动乱。
汉武帝中年得子,又是最喜欢的女人为他生的儿子,是非常高兴的。从刘据一出生就命人作《皇太子赋》,等于提前昭告天下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太子,并将他的母亲卫子夫由夫人立为皇后。因此刘据既是武帝的长子,也是其唯一的嫡子,武帝此举愈发巩固了刘据的地位。
与秦始皇不同,汉武帝后期变得穷兵黩武,亲近小人,刘据与父亲的政见走向了分歧。
武帝对刘据的关爱减少,令太子“常有不自安之意”。武帝察觉此事,曾对太子之舅、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说:“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从这段记载来看,汉武帝对儿子的关爱减少,心中却对继承自己位置的人从未变化。然而,父子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疏远便生隙、生疑,也让小人有机会从中作梗。
刘据坚信君子自强,不给小人机会,终究在一次次的诬陷中,被推向了深渊。巫蛊,是历朝禁宫中最可怕的祸乱根源。来源于莫须有,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会让当事人失去理智。当刘据发现自己宫中搜出了巫蛊娃娃,被“谋反”,受辱而死。
两位伟大皇帝,同样不遗余力的培养太子,却最终命丧小人之手,留给我们的是需要沉重的思考。
我们读史,是为了吸取经验教训,两位太子的悲剧告诉我们:好好珍惜与父亲的交流的机会,不要因为分歧而背道而驰。父亲永远都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并不善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