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为什么要问月亮是不是往另一个人间去呢?不是说天上是仙境吗?可是,无论仙境也好,仙宫也好都不接地气,都冷冰冰的,没有丝毫情感。他们不需要月亮,月亮也不喜欢他们,大概现在的人间太龌龊,太黑暗,因此,辛弃疾才询问天,是不是还有另一个人间,那里的人是否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感情,也一样喜欢月亮。
接着,他询问茫茫的宇宙无边无际,是什么风把月亮吹远,风儿又要把月亮吹向何处。又是谁用绳索把月亮系在天上,为什么月亮不会掉下来。
最后,他又问月宫中的嫦娥,是谁留住了你,不让你嫁回人间?
上片的最后一问“姮娥不嫁谁留”,慢慢转向了神话传说中。“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她终日守在广寒宫,受尽孤独之苦。所以,词人忍不住发问:嫦娥为何不肯嫁人,难道是有人把她留住了?
这一问开启了下片的艺术天地。词人驰骋想象的翅膀,忽而奔向月宫,忽而沉入大海,忽而跌落人间,并将嫦娥、玉兔、蟾蜍、广寒宫等巧妙地联系到一起,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神话世界。
如果说,上阙的询问月亮还属于古人的思维,那么,到了下阕,他的询问就有了现代思维在里边了。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唐代诗人张九龄有这样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也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古人都说月亮从海面升起,然后又坠入海底,月亮在大海中穿梭,它能够看到大海海底的秘密,可是我们无法潜入海底,所以无法验证,不免使人感到恍惚,感到发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句,承接上个猜想,继续发散思维:既然月亮在海底穿梭,它上面的玉殿琼楼会不会被海底的长鲸撞破?再者,月亮中有蟾蜍、玉兔,蟾蜍自然不怕水,兔子可就遭殃了。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如果说,蟾蜍玉兔都安然无恙,那为何满月会渐渐变成缺月呢?言外之意是说,月亮在海底必定受了伤害,才会一点点地变小,要不,月亮绝对不会变成弯钩的。
无论中原的北宋还是江南的南宋,人们都很少看见大海,更难以知道海底世界,苏东坡虽然被发配到今天的海南省儋州,但他也没有写出有名的大海之诗歌,毕竟,中国是农业文化,对于海洋文明的涉猎比较少。
对于大海以及海底,都几乎停留在远古神话中,而辛弃疾却在问月中,将大海与月亮联系在一起。给人以浩荡辽阔的感觉。而且蕴含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或者说科学思维在里边。
在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时,看到一句评价“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突然就不淡定了:啥?辛弃疾差点成了科学家?
不难理解,为何王国维读到这几句,便给了一个十分“奇怪”的评价——“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虽然,辛弃疾并不懂地球的万有引力定律,不知道月球围着地球转,不知道潮汐与月亮的关系中的科学道理,但他的词中却蕴含朴素的道理。
当然,辛弃疾毕竟内心中爱国情怀深藏在心底,因此,这首词,词人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一问到底,表达他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全词饱含浪漫主义格调,将月亮的深沉和富有哲理性的思考及神话传说,融化交织成一幅美丽而深邃的神奇画卷,从而使此词成为千古绝唱。
而了解宋朝历史的都知道,南宋最后结局是陆秀夫背着小皇帝在崖山跳海,许多百姓也纷纷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