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到三国,只有魏和吴被称为曹魏、孙吴,蜀却从不被叫刘蜀?

2020-10-12 00:04:33 作者: 为何说到三国

曹魏和孙吴这样的叫法,是典型的“王朝开创者姓氏+国号”的称呼,这样的称呼在历史上十分常见,比如唐朝被称作“李唐”、宋朝被称作“赵宋”、明朝被称作“朱明”。

那么,为何称呼历史上的朝代,会有“王朝开创者姓氏+国号”的叫法呢?这是因为,古代社会是“家天下”,在统治者看来,朝廷是自家的朝廷,它姓×,久而久之,约定成俗,后人便如此称呼一个朝代。

但值得一提的是,朝廷并不等同于“天下”,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国家,朝廷仅仅只是代表一个政权而已。所以,在古代,朝廷是一家一姓的,不代表天下也是一家一姓的,天下面前就不能加上姓氏。

这一点,元朝以前的有识之士,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比如南宋大臣方庭实便上奏宋高宗,称“天下者,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换言之,国家是所有人的。

只不过,随着封建皇权的加强,到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人们便开始分不清朝廷和天下的区别,渐渐误以为天下也是皇家私有(其实,这也不完全是皇权加强的原因,还受了元朝很大影响,因为游牧民族的政治文明落后,他们认为土地一旦被自己占领,那么,土地包括土地上所有的人和物,都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正如他们喜欢把臣下当牛马般的家奴一样)。

回到前文,称魏国和吴国为曹魏和孙吴,除了约定成俗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区分以往的魏国和吴国,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过一个魏国和吴国。那么,刘备建立的蜀国,为何不称“刘蜀”呢?

其实,这个问题就存在问题,因为刘备建立的并不是蜀,而是“汉”。

刘备是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创业,又怎么可能建立“蜀国”?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21年,在曹丕篡汉建魏后,刘备于成都称帝,为延续汉室江山,于是定国号为“汉”,年号“章武”。

刘备驾崩后,他的庙号是汉烈祖,而不是“蜀烈祖”,这也足以说明,刘备建立的是汉,而不是蜀。

既然刘备建立的时“汉”,自然不能称他为“刘蜀”,按王朝开创者姓氏+国号”的称呼惯例,应该称“刘汉”,可是,今天为什么不称“刘汉”呢?

如果称“刘汉”,之前的西汉和东汉怎么办?它们也是刘氏创建。这样很容易混淆。因此,历史学家们只好采取“区位称呼法”,因为刘备的汉建立在蜀地上,而称之为“蜀”。

第一个称呼“汉”为“蜀”的知名历史学家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三国志》上关于汉的历史记载,就被称为“《蜀书》”。不过,陈寿称“汉”为“蜀”,其初衷,恐怕不是为了区分刘备的汉与西汉和东汉,而有更深的政治目的。

因为陈寿编撰《三国志》时,三国已经归一统——晋。晋朝的江山源于曹魏的“禅让”,因此,晋朝为了捍卫自身的合法性,就必须捍卫曹魏王朝的合法性。曹魏江山源于汉献帝的禅让,因此,曹魏受禅的那一刻,汉室江山就已经灭亡了,如果三国中还出现一个刘氏建立的“汉”,岂非说明曹魏不合法?那么,受禅于曹魏的晋朝岂非也不合法?所以,《三国志》中不能出现“《汉书》”,只能以“《蜀书》”替代。

然而,在刘备之前,蜀地上已经存在过蜀国,所以,为了区别刘备的蜀国和之前的蜀国,历史学家们添加了一字,称之为“蜀汉”,顾名思义,在蜀地上建立的汉政权。

为了表明刘备建立的汉,是为了延续汉王朝,所以蜀汉政权还有一种称呼“季汉”,季是最末的意思,季汉可以理解成“最后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