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大臣谢方叔生平简介 谢方叔是怎么死的

2020-08-23 08:12:53 作者: 南宋末年大臣

  谢方叔(1201年~1272年),字德方,号渎山,威州(今四川理县东北)人。南宋末年大臣。宋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权刑部侍郎给事中。淳祐九年(1249年)为参知政事,上书论忠奸之别,请行限田法。十一年为左丞相兼枢密使,对外主张消极防御蒙古,此遂与南宋名将余玠的意见不合。宝佑三年(1255年),被宦官卢允升、董宋臣排挤罢相。宋度宗即位后,欲复用谢方叔,为贾似道所止。

  南宋朝廷日渐衰微之际,亡国的征兆已日渐显现出来。谢方叔就是在这样的大背影下走上了历史舞台。

  史载:“淳祐四年,除太常少卿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五年,为左司谏,论徐元杰之死,迁殿中侍御史,除刑部侍郎,兼给事中。八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九年,拜参知政事。十一年三月,知枢密院事,十一月,拜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惠国公”。

  1251年,宋理宗授予谢方叔“知枢密院事兼参政知事”,辅佐宋理宗掌管军事机密、边防事务,与宰相同议朝政。接着宋理宗又拜谢方叔为左丞相,同时授予枢密院最高长官——枢密使一职,担起了负责大宋军国大事的重任。谢方叔上任后一方面关心庶民百姓,另一方面不断与宦官、内侍作斗争,但最后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宝祐三年,为御史朱应元论罢,奉祠。四年,夺职罢祠。开庆元年,监察御史章士元论其帅蜀误国,更与镌秩,其子修窜广南。景定二年,叙复官职。宋度宗即位,献一琴、一鹤、金丹一粒,丞相贾似道再夺其职。咸淳七年,叙复致仕。八年病卒

11.jpg

  谢方叔生平简介

  幼年家世

  公元582年,松赞干布完成了统一西藏的大业,并在逻些(今拉萨)定都,吐蕃进人最强盛的时期,其后又攻破青海的吐谷浑,逐渐兼并四川西部的广大地区,统治区域扩展到松州(岷江源头地区)、奉州(杂谷脑河中游地区)和维州(杂谷脑河下游地区),直接威胁成都地区的安全。为应对与吐蕃交界地区复杂的斗争形势,守住肥沃富庶的成都平原,唐朝不得不在号称“川西锁钥”的维州等地屯驻重兵。

  唐开元年间,谢方叔先祖应征入伍到维州屯垦戍边,后与当地的羌族女子成婚,并在维州安家落户。谢家也几经辗转,在今理县桃坪乡谢溪沟定居下来。宋庆元年间,谢方叔出世,因排行老三,字辈属 “方”,故取名方叔,字德方,寓意德随一生,方正为人。

  为让谢方叔安心学习,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父亲让长子履行军伍的义务,把谢方叔送到了当地仅有的一所私塾。方叔刻苦学习、勤奋励志,加上悟性又高,读书竞能过目不忘,行文落笔尽得奇语。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凡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皆能成颂。嘉定初年,谢方叔告别年迈的双亲,只身来到成都求学。嘉定十六年(1223年),他参加科举考试,以优异的成绩高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监察御史。

  初入官场

  公元1127年,北宋为金所灭,皇族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南宋。谢方叔步入政坛的时候,这个偏安一方的王朝已在长江、珠江流域苟延残喘了近百年的时光,离灭亡也就只有半个世纪了。那时,宋王朝内忧外患,山河破碎。北方,西夏、金等国力量强大,攻占了宋朝很多疆土,蒙古国也俯视着华夏大地的乾坤金轮;在西南,割据一方的大理国对大宋的存在也是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在国内,南宋王朝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内政不举,外事不修。辖区内是“境土蹇而敛赋日繁,官吏增而调度日广”。朝廷上下苟且偷安,粉饰太平,贪污贿赂成风,“百姓贫困日增,而官吏敲诈无息”。宋朝已经陷入文无良相、武缺良将的可悲局面。南宋国势日渐衰微,亡国的征兆已显现出来。谢方叔,这个出身维州的进士,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走上了历史舞台。

  在宋朝,监察御史的官阶品位较低,为正八品上阶。但由于“职掌监察巡按郡县、屯田、铸钱”等事,并拥有“监察百官之礼仪”的职守,因此位虽不高,但权势颇重。谢方叔饱览诗书,满腹经纶,胸怀成就一番大业的雄心壮志,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的良机。他认真分析了朝廷上下的形势,对上至皇帝、太后,下至文武百官、内侍外戚进行分析和详细的观察,在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实际情况后,开始向皇帝上书谏奏,直抒自己对治国、御臣、修身、平天下的见解。

  谢方叔的言词散见于《宋史》、《齐东野语》等典籍中。这些零散的记载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初任监察御史刚直不阿、不畏权势、忧国忧民的形象。针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中原人民痛苦,不图 “收复旧河山”,沉湎于“两湖歌舞”虚假太平的情况。谢方叔指出,“堂堂一国之君,当秉持刚毅正直的德性,回报上苍的厚望。重振威武决断的雄风,以应对天下的态势。崇尚勤俭朴素的风气,以契合收拾旧河山的天理。发现并储备人才,以满足治理一统山河的需求。规划并制定好恢宏长远的谋略,随时准备应对时局的变化。大力推行仁政,以报答上苍的青睐。”

  他还提出稳定两淮局势的五点建议:“一曰明间谍,二曰修马政,三曰营山水砦,四曰经理近城之方田,五曰加重遏绝游骑及救夺掳掠之赏罚”,表现出强烈的振兴国家的愿望。当时理宗宠信阎妃,重用奸臣,沉湎声色,谢方叔正色于朝廷,要皇帝“爱身育德”,不能总是在花天酒地中打发时光。理宗非常欣赏和钦佩谢方叔的直率和忠诚,相继给他授予宗正少卿、太常少卿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正刑部侍郎等职位,并封与永康郡侯、惠国公的爵位。

  爱民如子

  谢方叔出生清贫,对庶民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向来比较关注。淳祐十一年,南宋境内阴雨连绵。理宗忧心忡忡地问谢方叔、郑清之:“积雨于二麦无害乎?”郑曰:“目 前虽不为过,然得晴则佳。”回答有一些敷衍塞责的味道。而谢方叔则曰:“二麦似无害。蚕事畏寒,恐少减分数。”从郑、谢的回答可以看出,谢方叔对百姓庶民的关心程度要比郑清之宽泛、深刻得多。同年,理宗早朝,问及辅佐的群臣:“边事无他闻否?迁避之民。已复业否?”满朝文武竞无人能肯定回答。谢方叔素来关心两淮之事,对边境情况了如指掌。曾建言在“极边州郡开浚水道??沟浍”,“使北骑不得长驱而入。”同时,在“两淮、沿江各另立一项游击军”,“招水步各半”,以备不时调遣。皇上问及边境之事,当然正是谢方叔的强项。在满朝文武都堂塞理宗的时候,谢方叔胸有成竹地回答:“近 来三边幸无他事,淮民之迁避者,皆已归耕。其贫甚者,制司亦少资给之也。”谢方叔心系国事,情系百姓,使理宗稍感欣慰。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