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反对曹操加官进爵,为何荀彧身死,而夏侯惇却荣宠不衰

2020-10-13 14:21:32 作者: 同样都反对曹

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里,荀彧和夏侯惇可谓文臣武将中的领军人物。初平元年(190),“太祖行奋武将军,以(夏侯)惇为司马”;初平二年,荀彧从袁绍账下投归曹操“以为司马”,此后的岁月里,这两人长期担负留守根据地、主持全面工作的重任。官渡之战,荀彧留守许昌,鼓励曹操坚守到底,“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最后终于熬到许攸献策火烧乌巢、大破袁军;赤壁之战,夏侯惇留守邺城,坐镇北方四州,使得惨败而归的曹操依然立于不败之地。

因反对曹操加九锡,荀彧的下场凄惨

荀彧不仅是曹操的儿女亲家,更是其帐下最为重要的谋士,运筹帷幄,为其制定军事和发展战略。建安元年,曹操曾向献帝上表,为荀彧请封万岁亭侯,《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注引《彧别传》有云:“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勋”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为荀彧请增邑千户,为两千户,并上表曰:“彧之二策,以亡为存,以祸致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

由此可见,荀彧在曹操阵营的作用与功绩远非其他人可比,但一切都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发生了改变。当时,担任司空祭酒的董昭向曹操提议恢复古代的五等爵制度,还建议曹操进爵国公,加九锡。对于这件有碍臣节的事情,荀彧坚决反对,“(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从此,荀彧在曹操面前宠信大减,其文臣领袖的地位也逐渐被陈群等人所取代,不久就郁郁而终。甚至有记载称:“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虽然拒绝魏官号,但夏侯惇依然被曹操看重

夏侯惇与荀彧一样,也反对曹操加九锡。《三国志》记载:“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虽然如此,但夏侯惇的命运却远远要好过荀彧。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夏侯惇督二十六军屯兵扬州以防卫孙权,曹操赐予能歌善舞的乐伎艺伎,并下令道:“魏绛凭着与戎修好的功劳尚且能够享受钟磬之乐,何况将军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趁着关羽身死而进军荆州,召夏侯惇同车,不经通传可自由进入其卧室。

那么,同样都是反对其加官进爵的心腹重臣,为何荀彧要付出交权殒命的代价,而夏侯惇却始终荣宠不衰呢?这就要从两人的身份来考虑:从曹操起兵开始,长期在谯沛和汝颍地区作战,并招揽两地人才辅佐自己,逐渐在其麾下形成了两大政治集团:

汝颍集团,主要是汝颍地区的世家大族人员组成,领袖就是荀彧。随着荀彧在曹魏集团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其在该集团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荀彧此番反对曹操加九锡,必定会影响该集团和汝颍地区的世家大族的人心向背,搞不好还会造成曹魏政权内部的分裂,让一部分势力投效到汉献帝麾下。因此,曹操必然要采取行动。

谯沛集团,虽然掌握了曹魏政权的主要军事力量,夏侯惇也是该集团中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但该集团的主要成员都是曹操的亲族,其他重要人物如曹仁、曹洪、曹休等人虽敬重夏侯惇,却更为曹操马首是瞻,曹洪甚至认为“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对于这些高级将领,即便夏侯惇哪天造反,也绝不会有人响应,因此曹操根本用不着刻意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