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保太监”——郑和

2020-10-13 21:31:26 作者: 闲话“三保太

台湾的“三保姜”,满喇加的“三保井”,非洲的“拔火罐”,甚至部分印度地区至今还有把牛尿涂满全身在太阳下暴晒驱病的传统疗法,这些都已经被证实与郑和的船队有关。

郑和的七下西洋,船队途径了亚非30多个国家,前后持续28年,也把整整一代人从英气勃发的热血青年熬成两鬓泛白的花甲老人。我不谈什么政治意义,历史地位,单单祖先们艰苦不屈,挑战万难的航海精神,已经值得我们后人敬仰膜拜。

郑和 塑像

而郑和因为常年在外远离朝局,再加上朝堂体制的变动,内史监的政治地位也开始慢慢落后于司礼监。

最后,对于郑和《明史》有赞: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关于郑和,诸君有什么想聊的吗?

一家之言,聊以解闷。

朝史暮想,独家原创。

其四,皇家采买。

这个上文说过,郑和所在的内官监也负责皇室的采买工作。但这件事情需要联系地看。永乐年间大明最大的皇家工程是什么?营造北京皇宫啊。郑和作为朱棣的心腹太监,自然要为朱棣去搜罗奇珍异宝,装饰皇家门面。

北京故宫的一座飞虹桥,桥上以白石制造的各种神兽石雕,据传就是郑和从西洋采买的。

故宫一景

如果举的这个例子不够有说服力,那么本世纪初年湖北的一次考古挖掘中,明代梁庄王墓中出土过一枚金锭,其上铸有铭文,明确写明该金锭是永乐十七年四月从西洋购得。

当然,除了以上四点之外,也有一些别的说法,比如为了联络诸国对付印度等,个人觉得说法过于缥缈,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暂时不予采信。

但不管何种原因,大明轰轰烈烈的下西洋活动,在正使郑和的率领下正式启动了。青史留名

最后还是聊点下西洋的事情吧。

郑和下西洋,其实还有一位叫王景弘的宦官。郑和七下西洋,王景弘参与了第一,二,三,四,七次。宣德五年那次,王景弘与郑和一样,皆为正使。郑和病逝于第七次出海归途中,船队就是王景弘接替指挥的。

宝船 画作

我提到他,别无他意,只是想告诉大家,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除了郑和,还有很多像王景弘这样的人,一样为我们民族的航海与对外交流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大家铭记。

很多人对于史料里宝船的尺寸存疑,因为普遍认为,在以木材为主要造船原料的明朝,是无法建造如此巨大的远洋航船的,中间有很多即使放在今天也无法攻克的技术难题。

所以除了选择相信史料与持怀疑态度的两派意见外,还有第三种观点,就是郑和巨大的宝船其实是几艘船连在一起形成的舫。就我本人而言,更倾向于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