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京城讲学正在兴头儿上,为啥却要隐遁了呢?

2020-10-14 22:38:29 作者: 王阳明京城讲

王阳明和湛甘泉在京城一见如故,二人共倡圣学本来做得好好的,王阳明却突然萌发了隐遁之心。这和思念家乡有关,但最主要的应该是因为宦官刘瑾。

作为武选清吏司主事,王阳明的工作很清闲,有很多时间用来向弟子讲学,虽然忙碌,但对千里之外的故乡山水也时常挂念。

王阳明写了七首思念故乡的诗,寄托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其中第一首是《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蔬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淸泻。

龙泉山位于王阳明的老家余姚,山中有一座龙泉山寺,王阳明的父亲龙山公曾经在此寺中读书。

王阳明忆起当时游览此山的经历,写下了这首诗。"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是指自己离开故乡已经三年,整日都是在俗世中奔走穿梭。"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淸泻"的意思是,自己整日处于俗世中,内心已被浸染,而从龙泉山岩石上流下的泉水却依然清冽,跟泉水比起来,自己真是羞愧万分。

在第二首《忆诸弟》的诗中,王阳明吐露了自己思念龙泉山、厌弃俗世,希望早日拂衣隐遁而去的心情:

久别龙泉山,时梦龙山雨。

觉来枕箪凉,诸弟在何许。

中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

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

王阳明的家乡有一个叫鉴湖的湖泊,唐代诗人贺知章曾在此隐居。王阳明在另一首题为《忆鉴湖友》的诗中,表达了自己对鉴湖的思念之情,同时希望自己能够抛却尘世,出世隐居:

长见人来说,扁舟每独游。

春风梅市晚,月色鉴湖秋。

空有烟霞好,犹为尘世留。

自今当勇往,先与报江鸥。

生出如此心境的王阳明,自然也会思念自己曾经的养生之所——杭州西湖。在一首题为《寄西湖友》的诗中,王阳明表达了自己希望回到西湖旧居的心情:

予有西湖梦,西湖亦梦予。

三年成阔别,近事竟何如?

况有诸贤在,他时终卜庐。

但恐吾归日,君还轩冕拘。

王阳明一方面和湛甘泉一起燃起了复兴圣学的热情,教授弟子身心之学,希望祛除时代之流弊,另一方面却抱有以上诗中体现出来的隐遁之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儒学家都是思想界,他们会萌发出隐遁之情,那也是必然。但是儒家所言的隐遁和道家所言的隐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对儒家来说,虽然希望隐遁,但内心深处还是会有一旦有好的机遇,会选择再次入仕,为社稷民生竭尽全力的想法。

尽管如此,可王阳明是经历了一番磨难才最终确立了儒学之志,这么快又萌发了隐遁之情,这确实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当时提倡训诂的朱子学风靡于世,王阳明提倡身心之学,结果被人误认为是借异端之学,为自己博取声名,这会不会是他萌发隐遁之心的动机呢?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尤其是在他结识了湛甘泉之后,二人志趣相投,都致力于复兴圣学,根本不可能产生隐遁之心。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王阳明产生隐遁之心呢?

思念家乡是一个方面,被人误解,圣学复兴很难甚至勿忘也是一个原因,最重要的恐怕是和当时的宦官刘瑾祸乱朝政有关。

备注:图自网络侵删

作者:嘞一李,曾经是武警老兵,今天在沪上修行,和你一起修心,传播正能量。

如果喜欢,请点赞、转发,分享给其他朋友。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