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饮酒文化盛行、商品经济发达的宋代,酒行业是如何进行运转的?

2020-10-14 23:37:07 作者: 在饮酒文化盛

“杯酒释兵权”、“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人生行乐在勉强,有酒莫负琉璃钟”、“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比群花比”。自赵匡胤开朝的“杯酒释兵权”掀起了宋朝酒文化的流行,文人间以酒助兴赋诗,宫廷宴饮是常事。

宋朝有关于酒的生产、管理、买卖也有独特的一套制度。酒原本难登大雅之堂,而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北宋,人对酒的认识因文人赋诗而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它流淌在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生活中,这么爱酒的一个朝代,是怎样进行管理的呢?

1.北宋第一桶金

提起唐朝便是大唐盛世,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话不是没有道理。酒行业在唐朝已经得到了普及和发展,蒸馏白酒的出现、大量的酿酒工艺著作都为宋朝酒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铺好了路。

即使有前人铺路,也需要考虑现实因素。宋王朝推翻李唐王朝政权的过程中,战争是个既消耗钱财、又损失人力的事情。所以北宋初期,经济恢复时,税收就是经济回春的一大主力,在税收中,酒税是油水丰厚的一笔。

酒税的丰厚程度就决定了北宋初期在酒行业方面实行的主题。酒税这么挣钱,怎么能让大家都挣呢,当然是宫中优先,所以北宋初期实行禁酒的政策。“禁酒”不是不允许你喝酒,而是不允许你私自酿酒、生产酒。为恢复经济,北宋王朝垄断了酒行业的市场,有了第一桶金。

2.宫廷御用

经济的寒冬总会过去,经济恢复后,北宋对酒的政策变得放松。但宫廷还是有酿酒秘方的,为此北宋设立了“内酒坊”,通俗点讲就是生产酒的地方,但是此地开放人员只有官员,也就是当官的才能喝这里面的酒,你要是普通老百姓那就别想了。

官方解释是:“掌造法酒、糯酒、常料三等酒,以供需用。以京朝官一人、三班使臣及内侍二人为监官,下辖匠、兵校、掌库等。”内酒坊生产的酒一般只会出现在国宴上,或是为了邦交赠予别国。

古代宫斗剧里,皇帝用膳前会有个流程,叫“验食”,皇上吃之前,身边服侍的人会先试试有没有毒。皇帝喝酒也有这么个流程,不过不是验毒,而是检查酒的质量。

他都贵为天子了,当然什么都要最好的,所以酒在送到皇帝餐桌上以前需要检查酒质量怎么样、能不能端上桌,端上去他们会不会掉脑袋。

为此设立了专门负责的部门叫做“法酒库”。“掌造供御及祠祭所用三等法酒,以给飨祀宴赐之用。设监官三人,以京朝官、诸司使、诸司副使及内侍充任; 监门官二人,以内侍充任。职掌为按照法式发放制酒原料,检查酒的质量,严格掌握出纳的制度,以备供应宫廷及祭祀、给赐之用。监官以三班使臣及内侍充任。”

现如今喝酒,若想喝好酒,多数情况有钱就可以买到,当时可不行。好酒是宫廷御用的。什么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北宋对酒的管制政策就是这样了,由于酒曲的制造方式并未流入民间,所以北宋只允许宫廷生产酒,其他城市则一律由官府生产。

1.南北两宋齐“骗钱”

自汉武帝起,有个政策叫“榷酒政策”,也就是上面北宋垄断酒行业的政策。这种政策“骗钱”骗得很自然。酒于宋朝人而言,就像柴米油盐一样的日常。

垄断酒行业后,不可能只有当官的买,皇帝喝的好酒哪里来的钱?都得益于这样的政策。为了促销酒,南北两宋都组织过酒会,目的就是为了促销酒。但这种酒会办的热闹非凡,百姓都会来捧场。

以南宋为例,南宋举行这种“大型骗钱活动”时在中秋前开卖。活动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它举办的目的像是为了使百姓娱乐,活动初先以鼓乐妓女迎酒穿市,前来围观的百姓数不胜数。杨炎正曾作诗《钱塘官酒》,描绘出了这一繁华景象。

“钱塘妓女颜如玉,一一红装新结束。问渠结束意所为?八月皇都新酒熟。玛瑙瓮列浮清香,十三库中谁最强。”、“琉璃杯深琥珀浓,新翻曲调声摩空。使君一笑赐金帛,今年酒赛珍珠红。

南北两宋关于酒行业的这种圈钱政策,朝廷鼓励买酒,百姓自愿掏腰包,轻轻松松把钱赚了。

2.行酒令—宋代饮酒文化的高潮

当代植入广告分为两种:硬广告和软广告。硬广告就是看电视时,播节目中间突然插播进来的视频,向你强行安利;另一种叫软广告,你看到的明星同款、小红书安利产品,是不是不知不觉在带货?宋代为推行酒文化以及酒行业的发展,聪明的选择了植入软广告—行酒令。

不会让你反感酒,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在带货过程中加入有趣的环节。为什么苏轼、欧阳修、李清照等等宋代排得上名号的诗人都有关于酒的诗句,离不开行酒令的软广告安利。

行酒令的游戏过程也办的有模有样,其内涵也从斗酒变成斗才。文人斗酒前,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邀请一位才貌双全的艺妓来担任主持人,也兼任裁判。比赛开始后,先由发起行酒令的客人来推举出第一位执花者,他开头唱一句词然后将花传递给下一个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