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就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简称,天山以南的地域,塔克拉玛干沙漠大部分区域在此境内,总面积47.15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地区级行政规划,独享“华夏第一州”之美誉。
从整个地域来看,巴州北部属高山、草原、河流、湖泊地带;而南部属大漠、戈壁、绿洲地带,最南端又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相依。几乎所有的新疆人文景观都浓缩在巴州地域,可谓是历史、人文、自然、民俗等文化元素最丰富多彩的地方。
巴州历史文化悠久,早在西汉初期,境内分布有若羌、且末、小宛、山国、乌垒、仑头、渠犁、焉耆、危须等十一个三十六城郭诸国。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巴州轮台县境内)设置西域都护府。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东汉王朝在这里设置西域长史。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设置焉耆都护府。元朝时为西蒙古游牧区、统治区。
清朝时期,清政府在巴州设置了办事大臣等,出台了诸多政策系统地治理当地各项事务。新中国成立后,先设置了焉耆专署,后来成立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由焉耆迁址到库尔勒市,最后形成了八县一市的格局。
十多年的军旅生涯里,我在巴州呆了近一半的光景。那时的巴州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州府库尔勒市的建设突飞猛进,各地县域的发展也不甘落后。由于长期奔波于大漠执行任务,我在闲暇时,伏案写出了许多讴歌军旅的诗歌,同时也展现了巴州各地的人文风貌,歌颂了各族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精神。
当地的《巴音郭楞日报》、《库尔勒晚报》、《楼兰》杂志,刊登了不少我写的诗歌和散文,由此让我认识了巴州一些文化界的朋友,比如州文化局的周枫林兄、晚报的副总编陈耀民老师等,他们在文学的道路上给予了我大力帮助,让我从一名舞弄刀枪的军事干部成长为一个搞宣传的政工干部。
离开部队前的最后时光,我在若羌县境内的兵团农二师三十六团呆了半年。当知道米兰古城就在附近不远的沙漠里,我和战友步行走到里面,目睹了残垣断壁的米兰古城。其实,这座古城,应该算是佛教圣地,城内有一座佛塔,见证了佛教文化的变迁史。
单调的军旅生活,几乎与外界隔绝,我对新疆历史还处于一种未知状态,直到脱下军装,之后成为一名党报记者,逐渐对新疆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然后又专职做文化记者,采访和探访了新疆很多历史古地。随着知识增长,我基本熟知了新疆的历史人文和时代变迁。在之后的十多年里,探索新疆未知的地域,探访历史遗迹,成为我最大的人生乐趣。
巴州南部的且末县和若羌县,北部的尉犁县、轮台县、焉耆县和铁门关等地,这些都是历史古地,充满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张骞、班超、玄奘等历史名人的足迹在此铭刻,蒙古同胞的东归,也在巴州生根发芽,总之巴州融合了新疆独特的民俗文化色彩,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巴州的人文自然尤为绚丽多彩,从北部的天山到南部的大漠,依次为雪山、草原、林海、河流、湖泊、湿地、戈壁、大漠等自然景观,囊括了新疆独特的人文。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天鹅湖的美,无与伦比、举世无双;开都河流域及延伸的孔雀河流域,不仅生长着各类物种,还有大片大片的胡杨林,是大漠里最美的风物。
巴州的马鹿养殖已成为产业支柱,尤其是驻扎在这里的兵团农牧场,养马鹿的历史已有近五十年的时间。库尔勒的香梨,早在三十年前,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水果之一。这里是新疆最神奇的地域,的确值得人们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