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有喇叭,马车上也有,就是銮铃。
观复博物馆藏
喇叭声尖锐刺耳,古代的銮铃就不同了,它的响声是怎么样的?
《诗经》中有对它声音这样的描绘“四牡彭彭,八鸾锵锵”,意为:四匹骏马奔腾驰骋,八支銮铃发出锵锵的金石之声。
而在《诗经·小雅·蓼萧》中这样形容銮铃的声响:“和鸾雝雝,万福攸同。”
这里的“鸾”即为“銮”,就是我们说的銮铃,“和”是另外一种铃铛,叫做“和铃”,它俩的位置不同,銮铃是立在马匹的轭顶与衡上,而和铃则是挂在车厢(舆)前栏轼上,二者互相协作,共同演绎出“雝雝(yōng)”的旋律,“雝雝”就是指的是铃声和谐又有节奏。
周代车马示意图
在古代,“鸾”“和”不单单是一种装饰,还是一种礼的体现。《礼记·玉藻》中说:“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古人将车上的“鸾”“和”等同于身上所佩的玉器,可见对“鸣笛”这件事的重视。
既然这么重视这件事,那总得有类似驾校这样的培训机构吧?还真有!
先秦时期,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有身份的人都得学习驾车,是必修课!那时的学校都开设了一门必修课程叫作“六艺”,“御”便是六艺之一,教的就是驾车的技术。
课程包括什么呢?一共五项内容: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和逐禽左。
鸣和鸾
这第一项讲的就是行车礼节,驾车的时候,“和”、“鸾”所发出的节奏要协调。
逐水曲
沿着弯曲的水沟驾车前进,有点像今天驾考科目的弯道练习,不过古代的弯道科目更难,弯曲的水沟可不比马路,一不小心就湿身诱惑了!
过君表
在插着旗子的辕门中,放置一些石墩作为障碍物。车头两边与石墩的间隙只有五寸,车夫需要恰好从中经过。相当于咱们现在说的绕桩,也有点倒车入库的意思。
舞交衢(qú)
舞交衢就是要求应考者驾着车在交叉道上,往来驰驱、旋转适度,有点儿像在花式秀车技的意思。
逐禽左
意思就是驱车追赶禽兽,并把禽兽阻拦在左右,从而方便弓箭手射杀。这难度系数可有点高,万一遇到一个表现异常的禽兽,这拿到驾照恐怕是不可能了~
在古代,除了王公贵族出行,马车大多是用来服务军队的,所以对司机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考不到驾照有可能还要被“劳改”!
秦朝的《除吏律》中就规定过,如果考察驾车者四次不过关的话,就要被取消资格,还要附带罚四年徭役。
想想也是压力山大,考不到驾照还犯法了!不过要是把这项《除吏律》放到今天,驾校的教练估计心里得乐开了花儿,我到要看看谁还不好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