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的最后一天:当刽子手鬼头刀呼啸而下,顿悟兄弟义气要不得

2020-10-17 05:09:45 作者: 窦建德的最后

窦建德生性勤俭,不喜欢吃肉,每顿饭就是粗粮加点蔬菜。对待手下兄弟们非常慷慨,财物都散给大家伙,自己一文钱不留。而且跟兄弟们同甘共苦,平等对待,“由是能致人死力”。经过七年生死搏杀,窦建德拥众数十万,成为跟李密齐名的两大义军力量。

南有瓦岗山,北有高鸡泊。

大业十四年(618年)七月,窦建德自称夏王。随后干翻了被李密打的只剩一口气的宇文士及,跟王世充结盟,向突厥称臣,将萧后送往突厥。王世充称帝后,窦建德便跟他绝交了。

武德二年(619年)九月,窦建德攻陷黎阳,活捉了李世勣和魏征,对二人加以重用。李世勣身在夏营心在唐,明着帮窦建德干活,暗里却想刺杀窦建德,消息泄露,于武德三年(620年)正月跑回长安。手下人说,这种狼心狗肺之徒真正可恨,得把他老子杀了。窦建德说,李世勣本来就是唐臣,不忘旧主,这是忠良啊,不能杀。再说了其父有啥罪过呢。李渊见窦建德势大,赶紧遣使和好,双方结成盟友。

武德四年(621年)二月,已经被李世民围成瓮中之鳖苟延残喘的王世充遣使前来,请求窦建德拉兄弟一把。窦建德本来对是否支援郑军处于摇摆不定状态,但是他的中书侍郎刘彬的谏言让他下了支援郑国的决心。刘彬说:“方今天下大乱,唐国得到关西地区,郑国得到河南地区,夏国得到河北地区,成三足鼎立之势。现在唐军攻伐郑国,从秋天打到冬天,唐军日益增加,郑地日益缩小。从现在形势看,郑国的灭亡只在朝夕之间。郑国如果灭亡,那么夏国必然不能独存。所谓唇亡则齿寒。不如我们与郑国化敌为友,发兵救郑,夏击其外,郑攻其内,破唐易如反掌。唐军退后,我们再静观其变,如果郑国可取则顺势取之,并二国之兵直驱长安,那么天下指掌可定”。

窦建德权衡利弊,听取了刘彬建议,答应解救郑国之围。三月,窦建德率军十多万,号称三十万,水陆并进,泛舟运粮,溯河而上,驻军于虎牢关之东部平原,修筑宫殿于板渚(虎牢关东北渡口),派遣使者与王世充报信,又给李世民写信,要求唐军退守潼关,将侵占郑国的土地归还,唐郑两国重修旧好。

李世民亲帅2500玄甲军与窦建德对峙虎牢关。经过几次试探性交锋,发现窦建德就是个纸老虎,别看人多,其实不能打。但他也不想过度刺激窦建德,毕竟自己这边也是强弩之末,经不起大风大浪了。于是给窦建德回信:“唐夏两国虽然屡有争端,但是一直交好。王世充虽然也曾与你交好,但此人反复无常,此刻危在旦夕,仅仅对你虚言相诱,你就以三军之众受制于人,千金之资?坐供外费,依我看来这对你而言并非一个明智的决策。我今天与你的部队稍一接触,他们一触即溃,损伤惨重,王世充却连基本的慰问都没有,他难道不感到愧疚吗。我现在暂不进攻,希望你择善而从。如果你不听我良言相劝,以后恐怕追悔不及”。

窦建德看了回信,没有认怂,两军遂处于僵持阶段。四月,李世民派遣王君廓率领一千多名轻骑兵抄掠窦建德军粮,擒获夏国大将军张青特。此役使得窦建德军队与唐军继续相持下去的可能性变得微小,他必须在退兵与决战之间作出抉择。

夏军将士屯垒日久,尽皆思归。祭酒(隋时学官)凌敬给窦建德进言:“大王此时应该率领全军翻越太行山,深入敌后之三晋地区展开运动战争,这样有三大好处,一为不遇强敌,取胜容易;二可开疆拓土,国势愈强;三能震动关中,郑围自解。您现在最好的决策莫过于此”。

但是夏军诸将在王世充使者王琬等人的金钱攻势下不愿远道西上,一起上书道:“凌敬只是一介书生,根本不懂战争,他的话怎么能听呢”。窦建德一看众心难违,就跟凌敬说:“现在我军声势正锐,此乃上天助我,趁时决战,必将大捷。我不能听你的”。凌敬强项固争,建德大怒,令人扶出。

窦建德正召集群臣举行战时会议,唐军猝然而来,朝臣猝不及防,纷纷向窦建德靠拢,窦建德传令骑兵上阵对敌,骑兵却被朝臣阻隔,不能马上进入战斗,进退之间,唐军已经逼近,窦建德窘迫,退依东坡整军防御。唐军骑兵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夏军大败溃散,唐军追奔三十多里,斩首三千余级。

夏王窦建德身中长槊,败逃到牛口渚,唐军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紧追不舍,窦建德落马,白士让持槊欲刺之,窦建德急忙表明身份:“不要杀我,我是夏王,我能让你荣华富贵”。杨武威下马将其擒获,押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责备道:“我来讨伐王世充,与你有什么关系。你为何越境而来,犯我兵锋”。窦建德回答:“我今日不来,以后还要烦劳您远取”。谄媚求生之情溢于言表。

这就叫“英雄气短”。

窦建德军队最初开拔到牛口渚时,就有谣言传出“豆如牛口,势不得久”。此语果然应验。

唐朝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转折点,也是华夏民族悠悠文化的转折点,盛唐之后,华夏文明从外放转入内敛,开始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可是盛唐那种博大能容四海,广阔及于万方的气势,叫我们如何不想他。

唐朝男儿勇武豪放,壮志凌云;唐朝女子敢爱敢恨,不让须眉。他们腰跨三尺剑,举杯邀明月,狂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她们穿男装,画浓眉,打马球,喝烈酒,大喊“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煌煌史册,冗繁噪杂。有正史,有野史。正史记载失之于欲说还休,野史记载失之于道听途说。许多历史小白囿于知识所限,不能通读《新唐书》和《旧唐书》,以至于不能了解鲜活真实大气磅礴的大唐王朝,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幸运的是,这个遗憾被《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完美无缺的填补了。这套书是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士承东林仿通俗史写作大家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写的,他一贯秉承“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的写作宗旨,把无趣繁复的正史写的妙趣横生,用词考究,用语诙谐,让人爱不释手,一口气就想读完。想要了解明朝,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想要了解唐朝,便有士承东林的《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