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于漪再谈教育焦虑与美育(下篇):研究孩子,尊重规律,美是欣赏

2020-07-21 07:00:09 作者: 人民教育家于

摘要:大人和孩子是一场缘分。做有办法的养育者,从研究孩子、尊重规律、成为更好的自己开始。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频 05:00于漪四处哽咽动情原声

【人物简介】于漪 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19年9月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她的第四次哽咽,是说到一位“捣蛋王”。

于漪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带过一个班级,有两位学生“真的调皮捣蛋得拆天,高中生啊,不断给教师出难题”。于漪不断家访,不是告状,是深入了解,寻找闪光点。慢慢地,彼此共同语言多了,学生转变了,“做许多好事,还认真练字,字写得很漂亮”。再后来,他们毕业,工作,退休。而其中一位,不幸患上了癌症。于漪得知了情况,特地请同学带给他一包西洋参,要他保重身体。“他很感动。他身体不好,已是七十多岁的人,还专程上门来看我。”说到这,于漪哽咽了。

91岁的她动情感叹:“其实这种情分是无价的,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从中也可见,人是会变的,我们不能用凝固的、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小孩子的成长,是‘X’,这里头学问很大。”

上篇她讲到“我们做老师、做家长的,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要发现孩子的优点,要呵护孩子的缺点”,强调“非常重要的一条,是要创造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孩子发光”。那么,怎么营造?她着重提了三个想法。

作为师长,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态好起来

一定要去除冷漠、急躁、过度的要求

温柔一点,温柔是心灵的优雅

要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当中成长,作为师长,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态好起来。

第一点,我们要端正心态,把握好两个不同。教师跟学生,是成人和未成年人,首先有代际的不同。一般来说,师长起码比孩子大十几岁二十几岁,有的老师要大三十多岁。我们要清醒地认识这个不同,把握这个不同。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思想言行,作为标杆来要求学生。

我们现在要求孩子,往往都是以成人的看法。我的想法如何如何,我的做法如何如何,我认为这样是对的,我认为这是怎样的。其实你小时候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笑),也是一步步成长到今天的。现在你要拿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怎么可能呢?没有人是没有缺点的,我们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再考虑周到,也有不周到的事情。要求孩子面面俱到,怎么行呢?

我讲一件真事。有个孩子,读小学四年级,考卷发回来了,数学得了97分,很高兴地回家。结果爸爸一看分数,面孔马上板起来。先还不讲话,实在熬不住了,这位爸爸责问:“还有3分到哪里去了?”孩子考到97分,很好了,应该是表扬啊。学习,是很艰难的。我们自己学一点东西,真正学到脑子里头,灵活运用,多么艰难。尤其对小孩子来说,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哪能是百分之百。这位爸爸这么一说,好了,小孩子吓坏了,还有3分讲不出来,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训斥的杂音让小孩子背了个沉重的包袱,下次一定要考100分的,否则,还要挨骂,这怎么得了?

任何一个分数,考不出孩子的综合素质。没有一张考卷,没有一个分数,能够衡量出孩子的整体素质。不可能的。它只是一个手段,对某个阶段的学习,了解一下,衡量一下。所以一定要把握,要去除这种冷漠、急躁、过度的要求。要温柔一点。人的高贵,不仅在自身的修为,还肩挑教育好下一代的神圣责任,薪火相传,绵延发展。作为师长,你要教育下一代,一定要学会温柔。温柔是心灵的优雅,是一种美。你温柔一点,孩子接受教育就温暖,就比较和谐。

第二个不同是时代的不同。我们成长的环境,和孩子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革命、网络时代、人工智能……孩子和我们小时候是大大不一样了。我们长辈并不是什么都比小孩子强,比下一代强。我看到2018年全国互联网网民的调研数据,我们的未成年网民规模是1.69亿,近九成的未成年网民会使用网络,包括学习交流等活动。我们那个时候的小学生,跟现在的小学生比,怎么比啊。我想我简直就是傻瓜一个。现在的孩子,视野多么开阔,电脑、电视、手机,简直就是真的坐在家里见世界,咫尺天涯。远在天涯海角,一个手机就能看到了。你得承认社会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我和青年教师比,也许经验教训比他们多,但是我在信息方面,根本连他们的学生都不如。承认这个事实,才会有良好的心态。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就会虚心,就不会自以为是。所以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心态好,有责任担当,就自然而然地,会去除掉很多急躁,去除掉不切实际的要求。

孩子的成长都有他自身规律

父母也好,教师也好

任何人不能代替

第二点,我觉得要调整视野,开拓追求的目标。

当今时代,真就是一个地球村,一定要调整自己的视野。不能只是看到课堂里头,就是一张考卷,就是一个家庭。一定要把家庭、学校,放到整个社会、整个世界大背景下来认识思考。调整了视野,就能开拓培养的目标。孩子的成长都有他自身的规律,任何人不能代替。父母也好,教师也好,没有一个人可以替学生成长。古人讲的,“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他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我们只是帮助他打好做人的基础,做人的底线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只是帮助他学些生存发展的本领,为他们今后走健康的人生之路做准备。

基础打得好,打得正确,打得牢靠,打得宽泛,孩子就能够发展得更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有用之才乃至于栋梁之材。我们不是去虚无缥缈地高悬一些目标。不要听一些鼓动,一些吹嘘,一味追求高职位、高收入,沉迷在荣华富贵里。我前头讲到的“学以成人”为什么是中国教育的精神家园,因为它有三个注重。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