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发达,面对侵略,为何屡战屡败?国家经济走向是怎样的?

2020-10-19 22:34:16 作者: 宋朝经济发达

宋朝的经济水平在我国整个古代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每次打仗都是输多赢少,无论和周边哪个大的国家打都打不过,还一度被金、辽打到都城来,十分耻辱。宋朝为什么这么弱?是中原人打不过游牧民族吗?恐怕不是,之前的中原王朝,比如唐,把周围收拾的服服帖帖的,李世民成为了天可汗。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我认为有两方面:军事实力弱和经济利用率低。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军事实力弱的原因。

一、对武将的防范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陈桥兵变,夺下皇位,攻城拔寨,占据了大半个天下。随之而来的就是杯酒释兵权,将军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把一起打天下的有能力的兄弟们都送回了老家,这是一次对宋朝将军层面的削弱。而后太祖为了防止地方将领发展自己的势力,又颁布了更戍法,让一个将领不可以在同一个地方长期统兵,防止了武将犯上作乱。但这就导致了将领与军队配合不好,无法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这两个从建国就有的问题,一直持续到宋灭亡。由此可见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二、宋朝的劣根性

从整个宋朝来看,杰出的武将并不多,我们能想到的也就是狄青和岳飞。其他的武将呢?这个其实还是太祖的原因。太祖以造反起家,这点整个大宋都了解,所以皇帝对于武将的猜忌就没有停过。而且武将的地位就是比文臣低,如果有文臣说这个武将自恃手握重兵要谋反,皇帝是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肯定会下令关押起来或者将其赶出权力中心。当年狄青屡立战功,按理说皇帝应该高兴才对,但是皇帝发现士兵对于狄青特别的拥戴,这让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起了疑心,心里一直有道坎,对于狄青的宠爱也大大减少了。此时恰逢文彦博进言:狄青有谋反的嫌疑。仁宗回答:狄青是忠臣。文彦博反问道:太祖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这句话彻底将本就不坚定的皇帝说服,将狄青远调,最终狄青郁郁而终。后世宋高宗对于岳飞也是相同的道理,功高盖主不可取,武将在宋朝就是抬不起头来。由此可见宋朝的祖宗家法是多么的厉害!

三、恶劣的政治环境

秦桧

纵观历史,宋朝的宰相独揽朝政的最多,秦桧史弥远等人在位期间,连大臣们最怕的台谏官都是他们的人,宰相犯了错误没有人去说,整个朝廷都是专权者的人,皇帝看不见真实的情况,皇帝所能知道的都是专权者想让他知道的。这样的皇帝根本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而且,各种官员勾心斗角,不管你对国家的贡献有多大,只要你挡着我的路了,你就得下台,你就得被惩罚被流放。最著名的就是岳飞,在战局大好的时候被秦桧召回,丧失了夺回失地的绝佳的机会。最终还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斩首。

以上三点就是军事实力弱的原因,那么宋朝的钱都用在了哪里?试想一下,假如把钱都用在强军上,就算将领弱,军队装备好,粮草充足,也不至于屡战屡败吧。这其中也是有待深究的,其实,宋朝的经济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澶渊之盟之前

太祖陈桥定天下,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是到了太宗时期,他太急于做出成绩,想证明自己不比太祖差,屡次动用军队。他在出征灭了北汉之后,不顾军队劳顿,直接北上,妄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是疲劳的军队根本不是强悍的辽军的对手,在高两河被辽军击败,粮草装备损失无数。后来又经过几年的修养,他又发动了雍熙北伐,还是惨败。两次大规模作战将宋朝的经济拖到了低谷。连续失败了两次,宋朝开始修整,修整时期的经济慢慢的提升上来。

后来宋真宗继位,此时,辽国正是萧太后掌权的时候,军队异常的强大,一路南下,直奔都城而来,真宗恐辽,怕被辽军打到开封来,就与辽军立下了城下之盟——澶渊之盟。从此大宋就要向辽国进贡,而且是越来越多,这对大宋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给大宋的经济插上了一刀。

第二阶段,澶渊之盟之后

澶渊之盟以后,宋真宗幡然醒悟,知道自己干了一件蠢事,于是就自导自演了一场戏,一场天降祥瑞的戏。这场戏越来越大,席卷全国,全国各地都在建道馆、神殿。据统计大约有二千六百一十座建筑,耗费的财富可想而知,这次闹剧将宋朝修整四十年的经济消耗殆尽,留给后世皇帝的只是一个空壳的宋朝了。没有了经济,更不要说军费了,大宋从此一蹶不振,直到靖康之耻,雪上加霜,宋朝从此就落了下乘,失去了争夺大陆主宰的实力。

我们看整个宋朝,军事强势期太短了,经济的产能再怎么多,也禁不住连年战争和皇帝的昏庸腐败,经济利用率让人叹为观止。经济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官员的智慧也用在了自己人身上,一直对内,一直内耗,这样的朝廷,焉有不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