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白石家中张贴的卖画告示,学习齐白石的为人处世之理!

2020-10-20 12:21:42 作者: 从齐白石家中

如今齐白石的画在拍卖中以天价的面目出现,于是许多人便以为齐白石当年的家庭一定是个满富足的状况,似乎他可以挥金如土。其实呢,天价的现象只是如今,当年白石老人书画的价格并非如此,销路不错,但也不能用“畅”来形容。

有人在回忆齐白石时这样写道:“老人请客心中有谱,该请谁,花多少钱,不该请的从不多请,不该花的从不多花。”“老人请客还有一个特点,请的客人都是为他办过事的(如介绍过字画买主)”有一次叶浅予就在被请之列,估计就是“叶浅予买老人的画,自己买,也替朋友买。

有一次一下子向老人订了十帧册页、两幅四尺条幅”。因为那时正当解放战争,物价飞涨,法币贬值,白石老人的画价也跌到底点。我们知道齐白石一生共有11个子女。其中有6个是他来北京定居后出生的。一大家子人都需要他用笔墨来养活。所以可见出,卖画对于他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维持生活的唯一手段了。他在跨车胡同铁栅书屋生活的日子里,有一首诗形象生动的将自己比成耕作的老牛,一天到晚不知疲倦的在耕作着。他说“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具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齐白石老人很勤奋,没有一日不作画。不错,确实如此。但我们也当认识到他的勤奋应当与他的家境密切相关。据专家考证,齐白石一生创作的数量大概在三万至四万间。由此可见他的勤奋,但也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对书画的依赖。

社会中一些人以为,书画家挥笔成画,不费什么事。于是总想从书画家那里白得到,或少花钱。他们不明白或装糊涂的是,书画家画写是要花费劳动的,那是他们赖以为生的手段。当你白得到时,就等于书画家白白为你付出了劳动力而没有任何收获,执白的说就是,他为你干了半天活,你没有给钱。这实际是对书画家的一种剥削。齐白石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种种。为此逼迫他不得不采取通过告示的办法来解决买卖中对自己的盘剥现象。

——文中的“师母”指的是北京的侧室、36岁的胡宝珠。表面上看这告示似乎有些“酸味儿”,而实际上,这是白石老头谨防枕边风的做法。时至今日,找“师母”说情砍价买画的事情也有,找亲戚、保姆等说情的也不稀奇。挂这么一则通告,约法三章,防止堡垒被人在内部攻克,实现家和财盛的双赢。

这告示中明白的道出了他自己卖画的三条规则:一是对想通过送物不给现钱的不卖;二是这一次你要求减价了,以后就不再卖给你了;三是对于那些介绍买画的人不给酬谢。从第一条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想通过送礼代替给现金。他们不明白,你给的礼品不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而生活需要用货币在市场上换取需要的东西,礼品当然不能代替货币了。而白石老人同所有人一样养家糊口需要现金来支付。故此白石毫不掩饰的谢绝以礼品代替货币,这应该也是生活所迫吧?我们如今就有这样的店铺专门收购礼品,以礼品兑换现金,使礼品成为能流通的货币。但齐白石那时没有这样的店铺,那时有当铺,但礼品兑换成钱不但麻烦,且也会大打折扣的。由此可见,白石的生活并不富裕。从第二条我们可看到有些人卖白石的画是讨价还价打折扣的,像买菜一样。而且这次打价没成功以后还会来磨烦。对此白石很无奈。无奈之下只好对这样的人举出告诫牌——本人一口价,只要你曾来打过价没买到的不要再来打价。卖家向买家示列了这样的近于绝情的条款,可见白石老人对于这样爱占便宜的人的厌恶了。社会上有这样的人,他们认为书画家的书画简单容易;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劳动,并不认为从他们那里得到书画和得到钱是一码事,并不认为这是在占他们的便宜,总以为书画家不过是大笔一挥的事。我们从第三条可了解到,当时书画交易往往有中间介绍人,而且中间人大都会利用介绍之机向书画家讨要书画。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出齐白石肯定不止一次为介绍人勒索过。如此买一赠一的现象实在让老人无法忍受了,于是他才迫不得已的以告示的形式来维权了。我们通过这个告示可以看到齐白石在书画交易中的困惑,可以看到对待这些不平等现象处于生活所迫的老人的反抗态度。要么忍受不平等,要么打开情面维护自己的权益。现实生活的逼迫下,齐白石不得已的维权是这样的告示产生的原因。

——老头深知物稀为贵,某一藏家购画三五张正常,买得太多并不是好事。万一藏家有变,因故大量抛售,会对自己的画价形成冲击。在当代画坛中也有画商囤积作品控制价格的情况,一面与画家签订长期“卖身契”,以量压价,一面捂画惜售,虚抬价格。所以老爷子在客厅挂了这么一副告示,稳定市场供求关系,平抑作品价格走势。

——白石老头画中的草虫,多为精工细画,再辅助以大写意的花卉枝叶,妙趣无穷。当时市面上有按照所画草虫数量定价的做法,因此常有图利者拿来之前老头的画作让其再添画草虫,以增价值。民国后期,老头对此还提供有偿地“返厂”服务,解放后名声登顶,便一概回绝。白石老头知道好钢用在刀刃上,成名后拒绝计件儿工资,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创作更昂贵的整幅作品当中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