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除了魏蜀吴还有燕国,孙权为何与燕国来往频繁?

2020-10-21 09:19:29 作者: 三国除了魏蜀

都说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其实不止三国,还有其它一些小国。只是这些国家有的地处偏远,有的过于弱小,很少参与进魏蜀吴三国的主流政治活动中,因而不为后人所知。

公孙氏建立的燕国就是这样,虽然地处辽东远离中原,但在曹魏和东吴的夹缝中左右腾挪,硬是存活了50多年,论起国家寿命来比蜀汉还长呢。

这个燕国,起至于初平元年(190年),由董卓任命的辽东太守公孙度。

公孙度拖家带口到辽东,在此大力发展家族事业。因他此前只是小官,辽东郡的名门望族不怎么看得起他,更不会巴结讨好。

性情暴戾的公孙度为了树立威望,以各种理由诛灭了辽东一百多家望族,用枪杆子的武力震慑住了整个辽东半岛,就连周边小国也不敢惹他。

夫馀国王尉仇台主动前来附庸,高句丽王伯固也在公孙度征讨山贼时派人相助。但就算如此示好的高句丽,也因不愿臣服而被他派兵攻打,乌桓也在他攻打的名单上。他还越海攻取胶东半岛北部的东莱诸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此时的公孙度,已经有了“辽东王”的架势。他自封辽东侯、平州牧,把辽东郡划分为辽西和中辽两郡,分设太守之职,并在东莱设营州刺史,出行时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銮驾,服饰打扮也模仿皇帝。

而他能有这样的好机会,完全是因为中原生乱,曹操、袁绍等各地军阀打成一团,谁也无暇顾及偏远的辽东。

曹操为了拉拢公孙度,封他为武威将军、永宁乡侯。

建安九年(204年),公孙度去世,其子公孙康继承了他的地位,将永宁乡侯封给了弟弟公孙恭,兄弟俩依然仗着距离遥远,不服东汉政府的管辖。

在辽东一家独大,让公孙康拥有了迷之自信,竟然想趁曹操远征时攻取邺城!为此他招降纳叛,收留袁尚、袁熙的残余势力。

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乌桓,公孙康近距离围观了曹军的战力后,才明白自己那点家底根本不够摸曹操的屁股,于是斩杀袁尚、袁熙兄弟,将首级献于曹操以示友好。

公孙康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公孙晃、公孙渊年纪幼小,辽东官员便推公孙恭为辽东太守。但公孙恭费尽心思得到权力,却因重病无法治理辽东,长大成人后的公孙渊趁机抢回了位置。

公孙渊这一代,开始了与东吴孙权的频繁联系。公孙家在辽东兴起的时候,孙家也正在东吴发展壮大。孙权为了组建骑兵,经常派人前往辽东向公孙渊买马。

一来二去,单一的经贸关系,就扩大成了政治联系和军事同盟。

孙权很是重视与公孙渊这股势力的联系,一来是为了得到辽东的军马等战备资源;二来也可以在蜀汉之外,把东吴势力发展到辽东,多多益善地结交对抗曹魏的盟友。

为此,称帝后的孙权,派出使者出手大方地带着大笔财物去往辽东,册封公孙渊为“燕王”。

可孙权的友善却让公孙渊犯了难,因为公孙家在公孙康那一代投诚了曹操,和孙权做生意曹魏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算什么,但如果郑重其事地接受了孙权的封赏,那无疑等于是背叛曹魏。

辽东在地理位置上,离曹魏更近。也就是说,如果曹魏发兵,很快就能打到辽东,而远在南方的孙权却帮不了大忙,所以公孙渊是万万不敢在明面上惹怒曹魏。

然而,公孙渊又不想放弃东吴使者带来的大批珍宝。利欲熏心的他竟然斩了东吴使者的头颅献给曹丕,而同时又笑纳了孙权的财宝!

这招棋可是臭到了顶点!不仅孙权气得要命,就连在曹魏那里也没落得个好。曹丕觉得他首鼠两端,想把他征召入朝控制在眼皮底下。

被逼无奈的公孙渊只得起兵。为了抗击曹军,他又转过头对东吴俯首称臣,但上过一次当的孙权,对他并没太大的支持。第二年,公孙渊的燕国,就成了司马懿刷怪练等级的对象,迅速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