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53,《三国史话》连载23,欢迎收看。
在改革政治、安定内部的同时,诸葛亮着手与孙吴恢复和加强盟好关系。
01、内忧外患
223年六月,益州郡(今云南晋宁)耆帅、大姓雍闿乘刘备死去,刘禅刚继位的时机,发动武装叛乱,杀死蜀汉太守正昂,并将继任的太守张裔抓起来,送往东吴,以换取孙权的支持。
孙权遥任雍开为永昌(今云南保山北)太守,还任刘璋子刘阐为益州刺史,去益州、交州交界处屯驻。
叛乱发生后,诸葛亮先采取“抚而不讨"的方针,企图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他让李严写信给雍闿,陈说利害,希望雍闿停止叛乱活动,但遭到拒绝。雍闿在回信中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 现在天下分裂,三国鼎立,使我们不知所归。”
这说明雍闿舍近求远,投降东吴,并非出于真心,而是想称王称霸,割据一方。和平解决办法被雍闿视为软弱可欺,他的气焰更为嚣张。因此,诸葛亮 便毅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亲自南征。
正在这时,曹丕针对蜀汉元气大伤,内部不稳定的情况,给诸葛亮施加压力,授意一些依附于曹魏的东汉遗老,如华歆、王朗、 陈群等人,分别给诸葛亮写信,要他听“天命”,知“人事”,屈从于曹魏。
诸葛亮发表了一篇名叫《正议》的文告,表明自己决不妥协的立场。他说:“从前项羽起事,由于自己没有道德,虽然占据中原,握有帝王权势,终于身败名裂。如今曹操不认真吸取教训,重蹈项羽覆辙。昔日世祖(光武帝刘秀)率领少数士兵,终于打败王莽几十万大军。用道义去讨伐邪恶,不在人数多少,曹操率几十万兵马到阳平救张郃,后来还是失败逃走,丢了汉中。 他很清楚帝位不是随意篡夺的,不久就得病郁郁而死。现在曹丕终于篡夺了帝位。过去轩辕氏整卒数万,制服四方,平定海内,况且我们以数十万之众,以道义临制罪逆,怎么能不成功呢!”
诸葛亮以蜀汉继承汉朝的正统自居,和篡夺汉政权的曹魏势不两立,并把这称之为“以道义临制罪逆"。
虽然蜀魏之间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两个地方集团间争夺统治权力的斗争,并无所 谓“正统”、''旁统”之分,也无“道义”、“罪逆”之别,但在当时,这种正统思想还是有相当影响,起相当作用的。
这时,孙吴虽然同蜀汉解除了战争状态,双方在刘备去世前,就已经互派使者讲和了。但孙权仍然臣服于曹魏,对蜀汉并不友好,他支持雍闿叛蜀,又以刘阐为益州刺史就表明这一点。
这种情况对诸葛亮南征平叛,以及以后的北伐曹魏,都是不利的,诸葛亮感到很有必要恢复和加强吴蜀联盟关系。
02、邓芝使吴
可是,诸葛亮不能像赤壁之战以前那样,亲自去东吴说服孙权;他在考虑合适的人选时,想到了邓芝。正在这时,邓芝向诸葛亮建议说:“现在主上(指刘禅)幼弱,初即帝位,应该派遣使者出使东吴,重新结好才是。“
诸葛亮一听,很高兴。邓芝是东汉司徒邓禹之后,刘备生前曾任县令、郡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很有政治见解,现在又很懂得与孙权结好的重要性,诸葛亮便决定派他出使东吴。
诸葛亮对邓芝说:“这件事我考虑很久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今天才找到。"
邓芝问:“这个人是谁?”
诸葛亮说:“就是你呀!”于是,诸葛亮派邓芝以中郎将的身份,带着名马、蜀锦等礼物去东吴,以完成这一重要使命。
223年十月,邓芝到达东吴。这时孙权还没有和曹丕断绝君臣关系,他没有立刻接见邓芝。邓芝便给孙权写信表明来意说:“我这次出使,并非单为蜀汉,也是为了东吴。“
孙权不好推辞,便接见了他。孙权对邓芝坦率地说:“我诚然愿意与蜀和好,但蜀君幼弱,国小力薄,一旦为魏国所败,我也就自身难保了,所以犹豫未定。"
邓芝听罢,针对孙权的矛盾心理,指明了两国恢复和好的重要性,说:“吴蜀两国占据四个州,大王是当世的英雄,诸葛亮也是一时的俊杰。蜀国地势险要,可以固守;吴国有长江天险,以为屏障。两国的长处合在一起,唇齿相依,进可以并兼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这是很明显的道理。现在大王怕和蜀国联合,得罪魏国,而和魏保持臣属关系,曹丕必然要大王入朝,要太子去作人质。如果你不从命,他就以讨伐叛逆为由,领兵南下,蜀国的兵马也会顺流东下。到那时,江南的土地恐怕再也不归大王所有了!”
孙权听了邓芝这番透彻的分析,沉默了很长时间,才说:“你讲的很有道理。”于是决定同曹魏断绝关系,同蜀汉重新结盟,并派使者到蜀。双方正式言归于好。
邓芝在出使东吴的时候,诸葛亮还交给他另一使命,就是同孙权交涉,要回张裔。双方既然和好,当邓芝一提出这个要求,孙权就答应了。张裔临走之前,孙权同他谈了一次话,发现他很有才华,很是器重他。事后,孙权后悔把张裔放走,赶忙派人去追。但张裔倍道兼行,早已进入蜀境,追赶不上了。
次年(224),孙权派张温以辅义中郎将使蜀,临行前孙权对张温说:“本来你不应该远出,唯恐诸葛孔明不知我所以同曹氏相通之意,所以烦劳你走一趟。“
张温回答说:“诸葛亮达见计数,一定知道大王屈伸的道理,推断诸葛亮不会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03、秦宓妙对
张温到蜀国之后,按孙权的旨意,“称美蜀政” , ''通致情好”,顺利地完成了使命,诸葛亮很是赞许他。
张温临别时,诸葛亮率百官为其饯行。众人都到齐了,唯有诸葛亮提拔的长水校尉秦宓未到。诸葛亮几次派人去催。张温间诸葛亮:“他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