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圈:“混血儿”骡子让马骑兵闻风丧胆,南宋为何不用骡子军?

2020-10-22 16:24:06 作者: 怪圈:“混血

2.谨遵先人遗教。

虽然历史上常有骡子军立下赫赫战功,但那多是依托复杂地形灵巧作战所得。北宋《武经总要》就有写到:“军队每火置驴一头,如当队不足,均抽比队、比营,其杂畜非紧急,士兵不得辄骑。”这里就已经把骡子归为杂畜一类了,如果不是紧急情况,士兵是不被允许骑骡子这类杂畜的。

骡子自古以来都是负责驮宰各类货物的,因为它消化能力强,承重能力优秀,在唐朝时还出现了“骡纲”,即被商人组成队伍,负责运送货物的骡群。《阅微草堂笔记》有云:“有数商,驱骡纲行山间。”这里的骡纲指的就是驯养过后的骡子队伍。

宋人最讲究祖宗礼法,著名的“程朱理学”就是来自宋朝,到南宋时期,朱熹的理学更是大成,闻名遐迩。马匹,自古以来就是作战神器,由自然孕育而得,天授人得,符合理学。

但骡子就不一样了,最开始人们还以为骡子是“匈奴奇畜”,后来虽然掌握了繁殖骡子的方法,但骡子这种后天产物,地位首先就要比马低一等,战场乃是决胜之地,骡子这种取向不定的物种肯定是不能轻易放到战场上去用的,因此,南宋还是主要将骡子作为运输牲畜来使用,并不敢随便就将骡子作为战马替补骑兵上战场。

3.环境疫情所迫

《宋史》有记:“乾道元年二月,大雪。三月,暴寒,损苗稼。”像这种损害庄稼,甚至让许多民众冻死的大雪,南宋发生过数起。在经受连连恶劣天气下的南宋,又遇到了接连发生的十数次马疫,本就空虚的国库再无法承受“训骡”这一前程未知的花费。

毕竟训马一事自古皆有,古籍中经验甚多,即使发生了多次马疫,南宋朝廷也还是及时总结出了马疫发生原因,并因由采取了多项有效举措。但骡子军不一样,它在战场上的实例太少,自古也没有什么人专门总结训骡专著,对于命途多舛的南宋朝廷,他们断不可能抽出大量经费,耗损无数人力物力去研究“骡子军”。毕竟,光是对付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就够让朝廷头痛了。

四:总结

战场上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纵使是迅捷猛烈如战马亦有力有不逮之时,若是换成反应能力及爆发能力皆大逊于马的骡子,那结局只会更加惨烈。南宋对金,或者是南宋末期对上蒙古军,主要作战场都是辽阔平原,是骡子无法发挥它作战优势的地貌。

当然,如果悉心训导,花个数十数百年研究,说不定真能培育出一支即使在平原上,作战能力也丝毫不逊色于骑兵的骡子军,然而,凋零的南宋没有这种优厚条件,更加没有这么长的空闲时间,它能做的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更多的战马生存下来。因此,在南宋末年,在蒙古军铁蹄逼近时,南宋并没有将骡子军作为骑兵替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