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在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战争中,刘秀经过戏剧性的一系列征战,逐渐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此时的益州即现在的四川一带尚存十分强大的成汉政权,成汉政权的创建者公孙述在王莽时期领益州牧,开始经营四川,公孙述礼贤下士,治政有方,民心顺服。
西汉末年战争
最初刘秀希望能以和平方式解决益州问题,然而公孙述已有称帝之心,西汉王权已然土崩瓦解,双方对于谁是正统争论不下,刘秀拿出了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部预言书《春秋谶》,书中最有名的一句“代汉者当涂高”,以这句话来向世人证明公孙述不可能是取代西汉皇权的那个人。
在中国古代,迷信非常盛行,很多有政治野心者者会利用迷信观点来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建立高大上的光辉形象,比如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从鱼肚子里提出的“陈胜王”的口号,以及黄巾军起义时提出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些都是带有迷惑性的谶语,从陈胜到刘邦,个个都是搞这个的高手,在那个时代,往往还挺管用的。
古代仪式
“代汉者当涂高”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据传《汉武故事》的作者为班固,在《汉武故事》一书中提到汉武帝在一次与群臣聊天时,谈到《春秋谶》中所言“代汉者当涂高”,为此心中忧虑。另据《三国志·蜀书·周群传》中记载,“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话出自《春秋谶》这部预言书。自那时起这句话贯穿东西两汉政坛,东汉末年李催以及袁术都曾受其影响,因为这句话,袁术一度还曾动了称帝心。
为什么汉武帝与汉光武帝都直接提到“代汉者当涂高”,并不避讳这个?甚至刘秀还公开提出“代汉者当涂高”,看上去挺不可思议,其实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秦汉时期的皇权并没有明清两代那样伟大无比,皇权建设到了明清两代已经颇为深入人心。这就是为什么当东汉末年,张角等人提出”黄巾当立“后有那么多人响应的原因,也是当东汉末年出现大动荡时,诸侯纷纷自立根本没把皇权看在眼里的原因之一。
黄巾起义
“代汉者当涂高”,“代汉者”好理解,“涂”有大路的意思,大路一般指官道。“当涂高”如何看,如果与“代汉者”相对称,当应该是个动词,“涂高”本意有大路高远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大道两边高大的某样东西,如宫阙,魏在古汉语中有宫阙门楼的意思,因此有人也理解取代汉的是魏。途高还有一种理解是暗指位高权重者。
如果“当涂高”理解为“当涂”+“高”,在汉代确实有个地方叫当涂,位于现在的亳州以南,当涂向北走到达亳州,因此也有人理解为代汉者为曹魏。刘秀时期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代汉者当涂高”,也使得当涂一代的民众认为自己这片土地将出现代汉的人物,这个谶语甚至在整个淮河流域颇为流行,与这个谶语最有名的人物就是袁术,袁术字公路,与“当涂”意义相似,公路指官道。
中国古汉语
“代汉者当涂高”,汉光武帝自己公开说这个谶语,,看起来挺不可思议,并且这个谶语在东汉初年就广为流传,其实这说明刘秀本人是个开明睿智之人,天下就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每个王朝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会积累大量的社会矛盾,最终出现改朝换代的大事件发生,又何止是“代汉者”呢?
我们纵观中国历史各个王朝,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是按血缘关系来维系及继承,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没有出现过同一个姓氏能够重复建立新王朝的事例,正所谓中国皇帝轮流做。自秦以来,西汉与东汉的刘姓,曹魏的曹姓,东西两晋的司马氏,北魏的跖跋氏,隋朝的杨氏,唐王朝的李氏,唐末的黄巢,五代十国时期朱温未成气候,北宋与南宋的赵氏,之后金国的完颜,元代的蒙古族自不必说,大明王朝的朱氏,满清的爱新觉罗氏。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体的结论,似乎一个姓氏很难重复出现两次执掌国柄的事情。而东汉与西汉中间有个断层,时间虽然不长,刘秀一脉能够延续下去二百年,已经算是唯一的一次,并且刘秀虽然创建了东汉,纵然刘秀有天骄似的完美,但其后代却多为短命,是不是也在暗中提示着:其实汉王朝本应终止于王莽时代?
王莽岭
中国在春秋时期就开始盛行五行轮回之说,王朝的更迭似乎也应验着这种轮回,没有哪个王朝能永久存在,这一点历史上许多明智的君王如汉武帝、汉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等都认同,而五行之说也暗示着“皇帝”姓氏基本上体现着某种轮流性。
正所谓天道轮回,人世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