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乱,是典型的知名度与历史实际影响力不相匹配的历史事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整个南北朝历史,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存在感都比较低。
其实也难怪,前面有大名鼎鼎的三国,之后有中国古代史的巅峰隋唐盛世,南北朝恰恰是一个低谷。但是,侯景之乱的影响力往前说丝毫不低于五胡乱华,往后说比黄巢起义也不次。
在这场侯景之乱中,王、谢两大豪门家族几乎被侯景灭族。那么,侯景为何要如此心狠,要将王、谢二家斩尽杀绝呢?
据史书记载,侯景是羯人的领导者,这个羯族挺特殊的,他们是地地道道的白种人。侯景叛离东魏后,在穷途末路的情况下投奔南梁,偏偏赶上了梁武帝萧衍这个千载难遇的奇葩。
萧衍作为南梁的开国之君,前半生也是波澜壮阔的,开疆扩土,扶持傀儡,逼人禅位一样也不少,可以说不亚于南朝刘宋的开国之君刘裕。
不仅如此,他还为“竟陵八友”之一,诗词歌赋无一不精,曾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可谓是像曹操那样的文武全才。
奈何人到老年之后,总会犯糊涂,萧衍也不例外。晚年的他不仅对于满朝的贵族文武贪污受贿无动于衷,自己还四次投身佛寺,每次都要花费亿万钱财才能“赎回”。
整个南梁,因为梁武帝萧衍信佛,僧侣阶层数量众多。脱离户籍成为世家大户私口的贫民更是不胜枚举,整个国家处于千疮百孔的境地。
在这种下,侯景前来投奔。大臣都劝谏道:“侯景为人狡诈,狼子野心,不可接纳”。可当时的梁武帝萧衍却有自己的想法,他当时想要进行北伐,而侯景的到来或许能为他提供一些助力。
萧衍接纳了侯景,但采取了两手策略,事实证明这两手策略都是取死之道。他一方面接纳侯景和其带来的羯人部曲,不惜为此得罪东魏。另一方面却又不肯诚心对待侯景,对于他和他的部曲是百般看不起。
直接的表现就是侯景为自己向王、谢这样的顶级士族求婚,打算让萧衍来做媒,而萧衍断然拒绝。史称“侯景初入梁时,欲求婚于王、谢名门,请梁武帝做媒,梁武帝嫌其门第不够而予以拒绝,侯景因而对梁心怀怨念。”
萧衍心想,那可是王、谢高门,你一个蛮夷归降之人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你可真敢说。
萧衍同样出身豪门士族,萧衍所在的家族兰陵萧氏,贵为南朝“四大侨望”。南齐、南梁的皇室都是出于兰陵萧氏,除此之外更是出有多位宰相,有着“两朝天子,九朝宰相之称”。
萧衍出身豪门,对侯景这种野蛮异族的鄙视是刻在骨子里的。侯景求娶王、谢二门之女的想法就,这么被梁武帝萧衍无情地打落了。与此同时,侯景对萧衍和王、谢两门仇恨的种子也就此埋下。
等到了公元548年,梁武帝又和东魏和好了,整天眉来眼去。侯景这一次可等不了了,一旦两国再次通好,自己就是给南梁给东魏的投名状。
此外,侯景在南梁多年,对于南梁的虚实已经搞得很清楚了,南梁就是外强中干,表面繁华掩盖不住虚弱的本质。赶上这种时刻,侯景干脆就直接造反了。
侯景的核心兵力虽然不多,也就千把人,但是非常精锐,战斗力极强。关键是当时的南梁已经遍地干柴了,一经点燃就是狼烟四起。失地的流民,被压迫的佃户、手工匠人们纷纷汇聚在侯景的旗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破坏泥石流,从寿春直奔首都建康而来。
而南梁的兵权大多掌握在各地的皇子、宗室手中,他们本身就尔虞我诈,为继承权争斗不休。虽然勤王大军号称数十万,但是一直徘徊不前,没有人真心去救援梁武帝。
侯景汇聚的流民军,从他本人到核心的异族部曲再到底层,都对以王、谢高门为首的士族势力有刻骨的仇恨。破城之后,自然是要把这股仇恨彻底的发泄出来。
王、谢高门在建康城破之后几乎被彻底屠灭,在这场侯景之乱过后,士族的黄金时代算是结束了。可以说,王、谢二族当时成为了几乎所有对于现存社会秩序不满集团的众矢之的,都欲杀之而后快。
其实这也难怪,从西晋乃至曹魏开始,他们享受顶级豪门的待遇已经数百年,吸取的民脂民膏无数,早已为人所不满。从深层次而言,则是士族阶层整体上已经腐化不堪,寒门崛起已经成为必然。
总而言之,王谢二门在侯景之乱中惨遭灭门。直接原因是梁武帝萧衍拒绝了侯景求娶王、谢二门之女的想法,激起了侯景的仇恨。根本原因则是当时腐败的士族为人所不满,早已成为众矢之的。#侯景#梁武帝#侯景之乱收藏
整个南梁,因为梁武帝萧衍信佛,僧侣阶层数量众多。脱离户籍成为世家大户私口的贫民更是不胜枚举,整个国家处于千疮百孔的境地。
在这种下,侯景前来投奔。大臣都劝谏道:“侯景为人狡诈,狼子野心,不可接纳”。可当时的梁武帝萧衍却有自己的想法,他当时想要进行北伐,而侯景的到来或许能为他提供一些助力。
萧衍接纳了侯景,但采取了两手策略,事实证明这两手策略都是取死之道。他一方面接纳侯景和其带来的羯人部曲,不惜为此得罪东魏。另一方面却又不肯诚心对待侯景,对于他和他的部曲是百般看不起。
直接的表现就是侯景为自己向王、谢这样的顶级士族求婚,打算让萧衍来做媒,而萧衍断然拒绝。史称“侯景初入梁时,欲求婚于王、谢名门,请梁武帝做媒,梁武帝嫌其门第不够而予以拒绝,侯景因而对梁心怀怨念。”
萧衍心想,那可是王、谢高门,你一个蛮夷归降之人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你可真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