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曹魏与鲜卑的“马城之战”,究竟谁赢了?

2020-10-03 16:30:12 作者: 聊一聊曹魏与

宿刘温书斋(张乔)

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潮。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

三国时期唱主角的政权是曹魏、蜀汉、东吴,但它们的对手并不仅仅是另外两国,蜀汉有南中地区的叛乱;东吴有山越以及交州的叛乱;曹魏则面对辽东公孙氏以及鲜卑的威胁。尤其是鲜卑,双方之间有合作也有战争。

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对于曹魏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与蜀汉、东吴、鲜卑都发生了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说说曹魏与鲜卑的这次战役——“马城之战”。

强大的鲜卑——“兵利马疾,过于匈奴”

王夫之先生有一句话:“国恒以弱灭,汉独以强亡。”但实际上,这里的“强”指的是士大夫“穷兵黩武”,走武途入仕的风气,事实上东汉末年的边患问题很是严重,鲜卑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

尤其是檀石槐时期,鲜卑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并且从中原吸收了一定数量的人才和精良武器,弥补了往期“一汉敌五胡”的军事素质和装备优劣上的差距。檀石槐时期的鲜卑频繁入侵东汉边境,在与东汉的大规模的战役上也获得彻底的胜利,是一个极具威胁的对手。

虽然檀石槐无愧于一代雄主,通过战争手段和个人威望把鲜卑捏合到一起,但鲜卑归根结底是一盘散沙。檀石槐死后,各鲜卑部落不认可他的儿子和连,于是鲜卑又重新回归成诸多部落。

其中有步度根(和连的侄子)部、扶罗韩部(步度根的哥哥)、比能部、弥加部、素利部、蒲头部、轲比能部、郁筑鞬部(轲比能女婿)等等。

其中轲比能部非常强劲,他吞并了扶罗韩部(扶罗韩的儿子泄归泥一度归附轲比能,又归附步度根)、压制步度根部,也是曹魏主要的对手。

曹魏对鲜卑各部落的态度——设计分裂,一打一拉

一个统一的、强大的鲜卑很显然不是曹魏想看到的结果。曹魏对待鲜卑的态度当然是继续让他们分裂下去,并且让鲜卑部落自己发生碰撞。鲜卑诸多部落之间本身就带有仇恨和摩擦,又有曹魏的影响,成功被划分成两派。

一派选择亲近、归附曹魏,比如蒲头部、素利部、弥加部、步度根部、泄归泥部,其中素利、步度根、泄归泥都与轲比能有仇恨,是曹魏拉拢、驱使的对象;另一派对曹魏抱有仇恨和戒心,对曹魏时和时叛,没有完全归附,就比如轲比能部、郁筑鞬部。

田豫就是这种对鲜卑政策的执行者。原先轲比能部、素利部、弥加部三部组成联盟,不与曹魏贸易马匹,田豫设计拉拢素利部,分裂三个鲜卑部落;轲比能攻打素利部,田豫率军支援素利,击败轲比能部将琐奴。田豫作为守边大将,促进、维持了鲜卑部落分裂的局面,也与轲比能产生仇恨。

曹魏与鲜卑的“马城之战”

在太和二年,田豫派遣使者到郁筑鞬部,结果被郁筑鞬所杀。于是田豫率领蒲头部、泄归泥部进攻郁筑鞬部,获得了胜利。这次战役也导致轲比能的报复。轲比能率领三万骑兵,将田豫围困在马城(马邑城)。

关于这个马城,《三国志》当中有两种说法,一是马城,二是马邑城;《三国志辞典》相应地也有两种解释,一是在今河北省怀安县,二是在今山西省朔州。

田豫在马城(马邑城)打了一场漂亮仗。田豫命令护乌桓司马大张旗鼓,率领军队从马城(马邑城)南门出击,将鲜卑军队的注意力吸引到南门,然后自己率领精锐部队从北门出击,两面夹击鲜卑,取得一次胜利。

另外在《三国志·魏书·牵招传》中也记载了“马城之战”的捷报。

“马城之战”究竟谁胜谁负?

仅看《田豫传》和《牵招传》,似乎“马城之战”以曹魏的彻底胜利而告终。但实际上,《田豫传》有专美传主的倾向,仅记载胜利,而回避失败。

事实上田豫两面夹击的行动仅为“马城之战”的一次局部胜利,从根本上没有解决被围困的困局。轲比能的撤退其实是曹魏主动讲和。

当时曹魏上谷太守叫做阎志,他是阎柔的弟弟。阎柔和鲜卑有很大渊源,阎柔曾经带领乌桓、鲜卑对付公孙瓒;阎志在鲜卑人心中也比较有名望。于是曹魏派阎志与轲比能讲和,轲比能于是放弃对田豫的围攻。

结合《田豫传》、《牵招传》、《明帝纪》、《乌桓鲜卑东夷传》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马城之战”的大概情况,田豫击败郁筑鞬部,随后被轲比能围困七天。

在这七天中,田豫试图突围,虽然对鲜卑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杀伤,但对三万骑兵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鲜卑又将田豫逼回马城(马邑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